关于音乐感受能力的思考
2013-04-29高珊康闽
高珊 康闽
摘 要:把音乐表现力各个阶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此来丰富学生对音乐中各种情感因素的体验,并将这种培养程度逐步深入,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多个方面针对音乐感受力这一问题加以说明、阐述。
关键词:音乐;特性;因素;音乐感觉
在钢琴教学活动中,演奏就是为了表现音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通过音乐进行诠释的,我们必须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注重音乐表现力各种细节性内容的培养,使之成为钢琴教学的重点。由于受先天性因素的制约,我们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感觉是不同的,但是,经过长期的
教育、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中蕴藏的情感因素的把握则能够不断深入。
将音乐的感受力分为多个层次。首先,浅层次的音乐感受能力。它是人们本身具有的、生理性的、感官性的。而这种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则是一种自然能力或者是一种原始能力,不加任何修饰的,是外在的。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爱音乐、懂音乐,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人都属于这一层次,也就是对音乐感受能力的浅层次。其次,音乐的内在感受是音乐更深层次的感受力,除了人的感官及身心的愉悦之外,可以通过对音乐的初级体会而真正领悟音乐自身的实质及音乐内涵,更有甚者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想法处境,那么这些均属于音乐感受力的深层次能力。在平时演奏及学习过程中,很多演奏者、学习者都能够掌握乐器、驾驭乐器、掌握节奏,可是,这些仅仅只是对音乐的浅层次理解。这种理解要依赖对音乐的原始感觉,是感性的,有着局限性的,太过于在意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因此,很容易出现感觉上的误差,进而产生武断的观点、偏激的思想,认为自己真的懂
音乐。
为了增加我们对于乐曲的记忆及掌握乐曲的熟练程度,我们会很多遍地、不断地演奏同一首曲子,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一個更为重要的理由,那就是要懂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会音乐的内在涵义。只有达到这个目的,演奏者才能演奏出具有生命意义的、富有魅力的、符合音乐本身的乐曲。一个人的先天性条件越好(在这里指他的原始感受能力),那么,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能力就越好,但要突破一般的音乐理解瓶颈,仅仅靠这种原始的感受能力还远远不够,也就是说,仅仅依靠训练技巧的提高,不断地增加训练强度,延长训练时间,远无法实现对音乐感受力的提高及培养,决定音乐感受力理解程度的关键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知识积累以及个人思想修为。
在强调关注音乐感受能力的同时,切不可将其与音乐表达能力等同起来。比如:其一,一首乐曲完全可以感受到其美的一面,但是,却不能通过自己的技艺将其表现出来,或是表现得一塌糊涂;其二,一首乐曲由演奏者表现出来的内容,再经过演奏者二次加工后,只有演奏者自己理解,自我感觉良好,听众茫然;其三,演奏者对一首乐曲内容理解的多少,就如音乐本意表现出的多少,那么,就完全可以诠释音乐本意,诠释作曲者意图。通过这些,就足以证明,一个好的演奏者、音乐人,对于乐曲应具备的理解能力是多么重要,只有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感受力、音乐理解力及音乐表现力的不同和其相关性,对于音乐的认识才能提高到另一个
层次。
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于理解音乐是非常重要的。虽然通过学习或演奏乐器这一途径可以提高音乐素养,但是并不能依靠使用某一件乐器单纯地、浅层次地、原始地理解音乐或演奏音乐,音乐本身的美感,仅依靠一件乐器或浅薄的认识是达不到的。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音乐素养,深入音乐的内部才能真正理解一首音乐,才
能把一首音乐演奏好。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通过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音乐整体性的把握理解。音乐感受能力则完全体现了对音乐的整体性把握能力,而音乐活动中的其他能力只是对音乐局部性的体现。我们在钢琴教学活动中,技巧、局部技能及其他方面的训练占据了相对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教师在教时觉得乏味、无聊。学生在学的时候,则枯燥、厌烦、厌学,抵触情绪高。只有不断地理解、认识音乐本身的特性,借用技能、技巧的操作训练,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充分将对音乐的情感表现出来、表达出来。在教学中要避免对学生过于生硬的控制。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努力和学生一起共同创造一种能唤起学生音乐热情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3]童道锦,孙明珠.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2.
[5]王庆.音乐结构与钢琴演奏[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赣南教育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