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3-04-29王亮

网友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学习指导就业能力职业规划

【摘 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基本内涵的一种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加强职业规划、加强学习指导、加强实践锻炼、加强创新培养,对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就业能力;现状分析;职业规划;学习指导;实践;创新

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3年,我国高校自1999年来大规模扩招后的第一届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我国进入第一个毕业生就业高峰。当年的毕业生人数为212万,到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60万。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长,但用人单位需求则呈较慢增长趋势。大学毕业生增长比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增长比例不协调,两者之间的差距,导致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近几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这就对大学毕业生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受到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对就业能力的理解有自己的观点:国内学者郭志文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获得工作职位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生获得就业。获得就业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而拥有就业能力才能使毕业生获得持久的就业和职业生涯保障。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给出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具体来讲,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自身潜能的自信。然而国际劳工组织则给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工作、保持工作、取得进步以及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其获得工作、进行工作、解决问题以及在工作中磨练成长所需的各项能力的总和。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一)基础能力欠缺

基础能力是指大学生获得工作、进入职场的最基本能力要素。主要包括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从事实际工作必需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还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过分考虑自己的得失,很少从集体利益出发,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等现象。

(二)专业能力不足

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后,应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而当前大学生就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不足,专业功底不扎实,知识积累不足,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顺利就业。专业能力不足,是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与不合理性所带来的弊病。部分大学生在学期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待专业知识的学习敷衍了事,导致了这些大学生专业能力不足的后果,影响了就业能力。同时,原本热门行业经过几年的循环后逐渐变冷,专业不对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都是造成专业能力不足的因素。

(三)心理素质较弱

心理素质对于现今竞争激励的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少年多在优越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而且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隐形条件,使得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分保护,这让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软弱和胆怯。现在的年轻员工对于新的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低下,遇到磨难,首先想到的不是直面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而是习惯性地逃避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比如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个事实。所以,当前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身心刚强也是打开求职大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实践经验缺乏

众所周知,现今的高校教学大多偏重于课堂和理论教学,缺少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社会现状却是,多数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人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者大都优先考虑具有实践能力与技能的大学人才。因为他们认为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适应性强,能够马上胜任工作。但事实截然相反,多数大学毕业生不仅实践能力低下,而且还心高气傲、眼高手低,令不少用人单位产生反感以及抗拒心理,从而造成大批毕业生无法适时就业。数据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相关工作经验、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是企业所要求的就业能力,而他们的满意度却不是很高。可见,各大高校和大学生都需要从自身的不足之处中寻找突破口,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分析

(一)就业能力意识缺乏

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弱化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过分注重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只将就业协议书作为评判学生就业与否的标准,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以及就业单位的状况。高校没有将大学生看作能动的就业主体,而是看作就业的被动者。所以其没有从根本上认清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

另一方面,广大学生不够重视自身就业能力的发展。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具有盲目性,进入大学后也没有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学生不了解真实的工作世界,对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性格、兴趣和能力也没有全面的认识,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一种职业。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造成期望值过高、自我定位不准、盲目乐观、职业心理准备不足。

(二)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功利化,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所以学习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就业能力自然不强。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与专业不一致也会导致知识掌握、学习能力难以取得满意的成效;学生对于专业学习没有清晰的概念,不清楚本专业在社会领域的利用及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

(三)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正在发生多样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聘者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是众多企业考虑用人的因素,很多企业希望招聘来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能马上胜任工作。但是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一直是阻碍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又一大因素。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一贯偏重理论教育,轻视实际操作能力;一贯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轻视整体素质教育,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会说不会做”,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不强。

(四)创新意识能力不够

创新能力是指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因素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它是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的能力。近些年,用人单位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

(一)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使在校大学生为寻找就业机会和将来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利用第二课堂、团学活动等各种方式,帮助大学生增强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准确地定位自己,把对自我的准确认识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制定符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引导大学生把生涯规划分解为阶段性目标,逐个目标地实现,为成就人生理想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学习指导

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最有价值的能力之一。高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三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大学学习本身就具有自主性学习特征,各种教育活动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自主性学习能力强的人,对学习过程控制、调节能力就很强,能够比较成功地运用学习策略,克服自身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二是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专业、内容、难度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三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加强他们对学习本身价值的认同。

(三)鼓励参加实践

1.课程实践

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真正看重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把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是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比如一些理工科课程应安排学生首先到公司厂房进行认识实习,使用他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实地参观对以后的工作环境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增强了热爱专业、学好专业的信心和决心。

2.社会实践

对于大多学生来说,大学四年是求学和就业过渡期,终究每位学生还是要到社会的熔炉中进行锤炼。在大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对将来就业乃至于将来的职业发展都是有益的,各高校对社会实践都很重视,暑期“三下乡”活动等社会实践对就业有很大帮助,在实践中大学生慢慢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校内实践

校园内的实践机会也很多,比如各种社团、协会、学生会等组织,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这些组织的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各种能力。通常有过学生干部工作经历的学生比一般同学会更加自信,处理问题更加高效,待人接物更加得体。

(四)加强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

开拓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对于个体而言,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创新是以个性为基础的表现形式,没有独特、鲜明、丰富多彩的个性,就谈不上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个性的充分发展。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特别要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打破过去那种沿着一条途径、一种模式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规律,创造新理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必然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打破旧的就业传统,树立新的择业观念,增加择业、就业、创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郭志文.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6):86-91.

作者简介:王亮(1981—),硕士研究生,助教,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政治辅导员。

猜你喜欢

学习指导就业能力职业规划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招聘与测评”课程中团队学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基于学习指导的大学学习效率提升研究
美国高校学习指导评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