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原则
2013-04-29努尔夏提
努尔夏提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体智的全面发展,如果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忽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种伤害事故,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思想、身体素质、技能水平不同,学生运动损伤的事故时有发生,给学生的正常学习带来了恐惧心理。在此作者仅就造成损伤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原则进行浅述,目的在于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教学经验。
一、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1.对预防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
体育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无预防概念,存在一些错误片面的认识,甚至将预防运动损伤的科学态度与勇敢、顽强、体育精神对立起来,有些学生缺乏对体育科学知识的学习,对运动规律的形成不理解,运动中充满盲目性而导致运动损伤。
(1)思想上准备不足或体育道德缺失致损伤。
(2)违背人体生理规律和人体运动规律致损伤。
(3)心理因素不稳定(如胆小、紧张或狂妄)所致的损伤。
(4)运动中好胜心强,好奇心大,心血来潮,忘乎所以。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
(1)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
(2)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基本内容结合不合理。
(3)准备活动量过大,造成疲劳,在正式运动中致伤。
(4)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时间过长,正式运动时,准备活动的作用消失而致运动损伤。
3.运动环境不规范
(1)场地、设备不符合基本运动的要求。
(2)天气、光线不良(特别是室内运动馆的光亮度)。
(3)天气热,疲劳中暑;气温低,使肌肉僵硬;气候过于潮湿,使人大量出汗,影响了水盐代谢,易发生抽筋、虚脱等疾病。
4.违背人体生理解剖学原理和人体运动规律
(1)在身体机能状况不良(睡眠不好),带病伤,身体疲劳,生理机能低,肌肉力量弱的情况下,进行难度、强度较大的训练易
受伤。
(2)运动量安排过大,特别是局部负荷过重也易造成运动
损伤。
(3)技术动作违反人体结构和活动机能的特点和运动力学原理造成运动损伤。
5.教学、训练、比赛、规则、组织错误
(1)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个别对待;比赛年龄组的区分,不注意教学中的保护措施而引起的损伤。
(2)比赛中规则不严,使运动员动作粗野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6.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1)局部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长期运动负荷过大,以至于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能力。
(2)连续的大运动负荷训练,引起疲劳的积累,表现为过度疲劳,致使学生体能下降,运动能力降低,动作不灵活,协调能力差。
(3)一次运动量过大,长时间的激烈运动,学生能力消耗过大。血糖降低,出现急性重度疲劳。
7.违反体育卫生原则
(1)带伤参加体育活动。
(2)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基本部分的衔接不好。
(3)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基本部分之间,间隙时间拉长。
(4)准备活动内容的量过大。
二、预防运动员损伤的原则
运动损伤的预防要时时抓,使每位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对学生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风尚。因此,在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原则:
1.加强思想教育原则
(1)向学生讲述运动损伤的预防办法,并对预防运动损伤有正确的认识。注意加强损伤观念的教育,在教学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2)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教育,特别是课堂、训练与比赛中的组织性纪律性教育。
2.做好准备活动的原则
根据运动主要内容、比赛情况、身体机能状况、气象条件,充分做好运动前的身体热身活动。使全身各个关节、肌肉充分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以利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同时在准备活动中加入一些肌肉伸展运动性的练习。
3.合理安排教学、训练比赛的原则
(1)教师课前应了解教材训练内容,对哪些动作易造成损伤,事先应有保护预防措施。
(2)加强基本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合理安排运动量。
(3)遵循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
(4)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训练,提高身体负荷能力。
(5)注重学生全面身体教学训练原则。
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的原则
(1)做无把握的动作或新动作时,应有人在旁帮助或保护。
(2)掌握自我保护和帮助别人的保护方法。
5.加强医务监督,注意设备安全卫生的原则
(1)定期檢查身体,注意营养和作息制度。
(2)自我监督,注意身体有无疲劳现象。
(3)加强运动场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具的安全卫生检查。
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发展规律,自觉地在教学和训练中引导潜在因素向有利的方向转化,以期达到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
目的。
(作者单位 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