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初探
2013-04-29李红
李红
摘 要:立足于《集合》复习课学案导学的教学设计及其实践,探讨了学案导学的理念、方法和模式,力图树立“为学而导”“以导促学”“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主动发展”等基本理念。有助于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优质化,提高教师导学育人的水平,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主动发展,有利于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导学案;学案导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要求人才必须是终生学习型的,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人类的发展才不会因为知识的滞后而带来阻碍。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才是人才、知识永葆青春的法宝。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各种教育机构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的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着盲目性,不知道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其次,学生的自觉性差、行为散漫;再次,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学习效率低下。
二、导学案的定义及优势
导学案是一个集预习、质疑、探究、笔记、训练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多功能学习文本,也是师生之间开展“导”和“学”活动的最重要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互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起着主学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是一种手段,是为学生主学服务的。学生的主学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离开了教师的主导就无所谓学生的主学,即它的学习就是纯粹意义上的自学了。
学案导学是路径、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是宗旨。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变教为导其目的在于更有效、更高质量地育人。育人是育全面发展之人,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主动发展。
三、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初探及实践过程
本案例以笔者参加学校近日举行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比赛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来探究学案导学的操作模式和实践过程。因为比赛日期正是教学计划中《集合》复习阶段,所以选择了《集合》这个课题来设计导学案。现把学案导学模式及教学过程作一总结:
1.学案导学模式的内涵
(1)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是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学生本人的问题,在上《集合》这一堂复习课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熟练掌握集合的概念,巩固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经过学生自主训练,强化分类讨论的思想,来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那学生的学习目标就确定为:①理解集合的各种表示方法,明确代表元素的意义。②熟练掌握集合的各种运算,能准确求集合的交、并、补集。③能综合运用集合的运算性质解决问题;掌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学习重点: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的运用;学习难点:用数轴等图形解决交、并、补的运算方法和分类讨论思想。
(2)科学设置导学题目编写导学案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数学教学变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以往教师直接把真理、结论告诉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所以在设置导学案的题目时,应该从设置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掌握知识。
(3)导学与自学的引导
导学案编好后应该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作相应的指导。一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准确地找出知识点,并在书上勾画出来,并填写在导学案上;二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做好记录或记号。学生在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做初步的尝试。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教师还对学生的模糊知识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学习效率。
2.导学案的课堂实践过程
(1)课前准备
课前发学案让学生自己初步完成,内容为:
集合的基础知识
①集合的含义及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集合的子集,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③两个集合间的交集、并集、补集。
课前练习题
(2)课堂交流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为本,关注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互动性,关注学习的有效性;导学案的操作理念是以学生的课堂学习进程和即时表现为依据,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个性发展为目标,以自主探究、参与互动、发现巩固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根据这一理念,我将课堂交给学生,我只作适当的引导。
学生1勇敢地站起来(听课老师12位)点评了第①题:集合M是求值域的数集,且范围为(1,+∞),集合N是求定义域的数集,且范围为(-∞,3),那么M补集与集合N的交集为(-∞,1)。回答得很好!
为了加强对集合的各种表示方法的理解,明确代表元素的意义,我运用了题组训练模式。
其中③④题是新授课时错的比较多的两道题目。请了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其解答过程,余下学生在座位上练习,我巡视。5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做完了!大家一起来点评黑板上的过程。学习方法,核对自己的答案。
黑板板演過程如下:(略)
第③题板演的学生运用的是平常教学中一直被认可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答的。可是此题讲评结束后,学生2提供了自己不同的解法。她利用极限的思想将集合A、B中x分别取0和无穷大很快地得到了集合A、B的范围,这一方法的给出得到了全体同学倾慕的目光。我看得出这目光学生2很受用,她快乐地坐下来了,脸上灿若夏花!
受此影响,学生3很积极地站起来,快乐地表达了课前练习题第②题是直线x=2与函数的交点问题,此题的本质是映射的概念问题,得到了大家的首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3)初步效果
整堂课下来,教师讲评占用的时间不足10分钟,教学的重心是学生将自己做的导学案的内容、心得在课堂上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完善自我,开拓思维。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在学习中能体现自己学习思考的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提高了解题速度,加强了书写规范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收获了成长的勇气和信心。
公开课后,评委们也给了中肯的评价!如,评委老师1说:利用导学案有目标、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就是对老师的素质要求高起来了!评委老师2这样评道:你们班学生思维很活跃也很自信啊!评委老师3:对题目的设置有难有易,老师引导得很好。总的来说评委们对笔者的这堂数学的学案导学课给予了肯定,一致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要用这种模式。本届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比赛奖项设置是一、二等奖各2名,据悉笔者的这堂课获得了校二等奖。
四、导学案学习和运用三点启示
本学期,笔者所在的学校高一年段学习导学案模式,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笔者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深刻反思这半年来学习并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有几点重要的启示,请同行们一起探究。
启示1:导学案给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预习反馈→自主探究→互动研讨→课堂训练→梳理提升
在这5个环节中,预习反馈是实现导学案与新课堂衔接的首要环节,具有导入学习、引发思考、牵引互动、激发热情等预热功能;自主探究可以是预习反馈的深度反思和典型性问题的思考;互动探讨是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有力保障,也是新课堂需要大力探索、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的重要课题;课堂训练针对课前、课中学习的目标达成情况为强化学生的内容理解和能力提高而做的选择性的课堂训练题;梳理提升一般在自主探究與互动研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启示2:让出讲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直接从教师或书本那被动地、不假思索地接收过来的知识,可能很快忘掉,难以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创设交流、探讨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听众,而是数学活动的主角,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毫无顾忌地将自己的能力展示给大家。在交流切磋中可以集思广益,在交流中相互启迪,使数学不再枯燥茫然。这种交流带给学生动力,甚至产生思考的冲动与欲望,在这种交流中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
启示3:创设交流、探究平台,符合认知规律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数学教材,是经验的积累,是完美的化身,诸如例题书写的规范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等,都是无懈可击的。可是,人类最初认识、解决数学问题却经历了一个猜测—证明—失败—联想—再证明,直至成功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发掘知识的原始来历,让他们去体会知识的认知过程,允许学生失败、徘徊、走弯路,可以在教学中故意留一些美丽的错误,露一些马脚,留一些辫子,以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抓小辫”,要培养他们敢于猜想和联想的良好品质,在探索求知中去体会、去发掘数学知识的真谛,探求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任雪明.“114”导学模式管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