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

2013-04-29房慧丁昊孙梦月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

房慧 丁昊 孙梦月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以更好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且伴有暴力行为的患者5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我院的常规治疗干预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住院期间共发生暴力行为3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伴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其暴力行为,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心理行为干预;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心理支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85-02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较为复杂,所以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检查或者化验结果支持临床进行诊断作为诊断依据。患者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环境和内心体验缺乏协调,脱离现实。患者患病后病程多迁延,而且经常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精神活动减退和相关社会功能损缺。患者在发作时期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暴力行为,所谓暴力行为是指病人在精神症状和精神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冲动、自伤、伤人或毁物等,以攻击行为比较突出的行为,对社会及其家庭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且伴有暴力行为的患者5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4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对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1.1 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利培酮治疗,住院观察的时间为8周。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不使用其他抗精神药物,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临时增服抗胆碱能药物或者焦虑药物。住院期间药物服用量为每天4.2毫克。

1.2.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在干预方法上采用常规的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的入院做好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暴力行为史、发病诱因、自知力、精神症状以及个性特点等;加强对危险品的控制和管理,严禁患者携带危险物品进房;对新入院的、外出以及请假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检查工作;每天对病人的生活环境和病床进行安全检查,防止危险因素的存在。

实验组在干预方法上则采取心理行为干预方法。患者在住院期间,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心理上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病情和疾病介绍进行详细说明,让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消除其焦虑感。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树立起信心,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让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产生认可感,能积极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建立更为友善和良好的医患关系。由于患者自身的疾病性质,可能会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歧视,心理上难免存在抑郁情绪和自卑感,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正确心理疏导,使其正确了解疾病的情况,消除与其他人的比较心理,消除对于疾病的恐惧和担心。对于患者可能存在的经济压力,护理人员要耐心进行说明和解释,并与医师对医疗方案的经济性和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加深患者的理解,防止由于经济压力的过大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从而引发暴力行为。

1.2.2 评价方法 对患者住院治疗后的8周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并统计期间出现的暴力行为次数,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对患者家属对于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记录和统计,评价标准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3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护理治疗研究中,应用了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别患者暴力行为次数对比 此次研究实验中,两个组别经过相应的治疗护理工作后,出现的暴力行为次数对比,见表1。

由表1数据可以看得出,两个组别在患者暴力行为次数的对比上,实验组患者的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暴力行为次数为3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别患者家属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此次的研究实验中,两个组别的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护理工作后,患者家属对于医疗工作的满意度,见表2。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身控制能力和现实检验能力都比较低,无法正确辨识现实与病态界限,因此容易在病理性动机的刺激下出现暴力行为,患者暴力行为自身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对社会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暴力行为在各种精神病患者的发病表现中十分常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却最为常见,而且其暴力危害性也最为强烈,对患者周边的人员构成了巨大的生命危险。由此可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需要加强心理行为干预措施。

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患者暴力行为次数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沟通和交流,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内心问题,加以进行引导,并对患者疾病进行介绍说明,使患者树立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疾病的治疗护理效果。

在本次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组采用心理行为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在临床效果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世华,林建新.65例精神患者暴力行为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13-614.

[2] 张燕红,屠丽君,麻丽萍,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3):267-268.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培智学生暴力行为及预防措施
名校大学生自杀及暴力行为成因与防范对策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松弛治疗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干预的效果观察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系统康复护理对65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