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2013-04-29徐洪俊
徐洪俊
摘要:认为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过渡到高中化学的学习。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实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些建议、方法和关注的细节。
关键词:学生发展;衔接教学;初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6-001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最近有幸参加苏州市某区的一次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讨会,感触颇深。这个区的初、高中化学教师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和面对面的交流,对物质结构知识的衔接进行专题研讨,并明确今后一段时间衔接研究的专题、任务和实验学校,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很有针对性,也很实在。但从研讨会上发现,初中化学教师似乎对这项研究的热情不高,他们可能认为此项工作应该主要是高中化学教师的事。但现实的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初中化学教师思考,即不少初中化学学习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甚至有些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厌倦学习化学。为此,高中化学教师感到比较苦恼,甚至有些质疑初中化学教学。那么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学是否存在问题,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初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学实而不活
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学习,知识内容体现生活化、基础性,形象思维知识占据主要内容,且知识点分散、琐碎,系统性不强,使初中化学作为理科却具有文科学习的特点,学生通过听、记、背也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这也使得我们不少初中化学教师把教学的精力放在如何让学生记得好、背得熟,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得学生学习更多的是对教师的依赖,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欠缺。
1.2衔接条件不好
客观的讲,初中化学教学的时间并不宽裕,加之受中考的束博,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只着眼于让学生较好地完成初中化学的学习任务,功利思想非常明显。所以,对于衔接教学普遍意识不强,加之初中化学教师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高中化学学习特点以及高考试题普遍不熟悉,衔接教学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
1.3思维训练不够
实施新课程以来,初中化学知识内容有所增加,但思维难度要求降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只要求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和简单的应用上;二是化学计算的要求也明显降低;三是教材知识的系统性不强、逻辑关系也不紧密。这些在客观上造成了初、高中学生思维要求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在主观上,我们不少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还不够,平时练习题量不少,但习题知识点单一,思维价值不高。
2.着眼于学生后续发展的初中化学教学
2.1要有衔接的意识
初中化学教学要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创设一些条件、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此,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熟悉初中教材及教学要求,也要了解高中教材和教学要求,不仅要关注中考,也要关注高考,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和教学的差异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即:知道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要求,而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有要求,如同素异形现象、溶解度的计算等;知道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完全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如物质结构知识和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方法的拓展和一些心理暗示,也可以向他们介绍高中化学学习与初中化学的不同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一些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以便能更快地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2.2明确衔接的要求
鉴于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各级教研部门首先要对衔接教学提出具体的要求,要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作为化学教学评价目标之一。要通过基本功竞赛、解题能力竞赛等手段让教师主动地去研究高中化学教材,研究高考试题,熟悉衔接的知识点。对课堂教学也要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如:对初中化学必须掌握到位的知识要夯实基础,对初、高中知识出现断层的要做好铺垫,对高中还要拓展和加深的知识可作适当延伸。要通过开展初、高中教师的面对面的教学研讨活动,探讨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心理方面的衔接,架构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的桥梁。要充分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情景、素材,渗透高中化学学习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提优辅导、开设讲座、化学竞赛等多种活动,为学生将来高中化学的学习进行一些知识储备、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总之,衔接教学要成为初中化学教师的一种自觉,一份责任,这样才能确保初、高中化学衔接实施到位。
2.3关注衔接的“细节”
2.3.1把握好教学的尺度
初中化学知识琐碎,系统性不强,许多知识的理解不是一步到位,需要在高中化学学习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衔接教学不是随意地拔高要求,而是要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知识的延伸、方法的拓展。要把握好教学的尺度,架设好初、高中衔接的桥梁,而不是越过桥梁,越俎代庖。如在原子结构知识的教学中,初中学生只要求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沪教版教材利用“拓展视野”栏目介绍了原子核内有什么以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人教版正文),让学生了解原子内部微粒之间的数目关系和核外电子运动规律以及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充当的角色,这些对于离子形成的理解以及与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的接轨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尽可能拓展到位。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掌握1-20号元素的名称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甚至有的中考试题中还出现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等考题,无疑过高地要求了学生,造成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2.3.2教学要留有余地
初中化学许多知识的形成是基于学生对物质的一些感性认识,对概念的理解也只是浅层次的要求。因此,许多知识,如:燃烧的条件、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物质的分散、物质的分类等知识在初中教材都存在概念描述不够严密、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的情况。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教师不能过多地补充,要把握好拓展的尺度,特别是不能把问题讲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悉课标的要求,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着眼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方面注意知识的衔接,另—方面要留有余地,尽量避免学生由于对知识概念的片面或不完整理解而导致对高中新知识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顺畅地完成初、高中的过渡和衔接。
2.3.3拓展多种渠道
初、高中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还包括能力的衔接、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的衔接等。初中化学教学要力求避免让学生通过记忆、模仿、机械训练等方法去掌握所学知识,要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抽象等思维方法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强化思维训练,拓宽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过多的依赖,同时,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也可以请已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谈一谈高中化学学习的体会,为初三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另外,在进入高一前夕,可以提醒学生利用暑假,提前进行一些知识铺垫,以更好适应高一化学高密度、快节奏的学习。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定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主动为学生架构初、高中化学学习的桥梁,切不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否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教育的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