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 繁华落尽见真淳
2013-04-29彭光达
彭光达
摘 要:只有注重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扎实地落实“工具性”的同时又渗透“人文性”,才能完满地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要知道有效教学并非只是有效演讲,关键还要看学生是否真的动了脑筋,思维是否活了起来,否则越是设计得精致的课,反倒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窒息师生的灵性。
关键词:写与听说读齐重;交流与讨论并重;实效与流程同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如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教师的心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具有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写与听说读齐重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自始至终怀揣着听、说、读、写的目标,注重奠基固本,让学生经历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在语言实践中,“对话”文本、“解读”文本、迁移运用、实践深化,让语言和思维训练与课文学习紧密结合,互为一体。
除了口头语言训练外,书面语言训练也是进行语言应用训练的有效途径。当下的阅读公开课中有一种怪现象——鲜见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而只有听、说、读的训练。因此,我个人认为,“小练笔”安排在课堂中,有学生自我的阅读情绪的积淀,有教师的顺势引导,课文语言会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示范,同伴的即时评价又能给学生更多的激励。
作为教者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呢?
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写“小练笔”:
1.写感悟,主要针对情感表达比较浓厚的课文,如学完《生命桥》后便可引导学生写一篇学习课文的感悟。
2.仿写,包括仿句、仿段、仿篇。其中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进行练习,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改写,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改写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
4.补写,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部分课文内容有意写得不完整或简略、或叙述描写处留有发挥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想象思考的空间。
二、交流与讨论并重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试看一位教师在教学《花瓣飘香》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的两次合作学习。
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小女孩对花怎么样?从那些词语看出来的?第二次,请学生齐读课文第3-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从中你觉得她是个怎么样的女孩?于是,课堂上学生前后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可之后的交流却让人大失所望,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客”“听客”。而几个优等生的回答也只是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独特体会。
这种跟着感觉走,跟着别人走,没有深入研究课程理念的做法,又怎能有效果呢?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就不需要合作探究。难度太大,学生讨论后没有结果的,也不能合作探究。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实践证明进行合作学习的绝佳时机为: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并且又有一定的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并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明确分工,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实效与流程同重
“新课程”实施以来用得最多的教学流程是:读题质疑—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初步交流—自主学习,找出喜欢的多读几遍,说喜欢的原因—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因为,无论是写人叙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这个流程都可以套用。我们知道,同一个模式连用三遍,也就失去了新鲜,更何况每天、每月如此的教学?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学生,这样千篇一律的教学流程怎能调动其学生的学习欲望呢?
特级教师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能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流程。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教学流程的有效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流程。只有符合课文的特点,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并充分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才是最有效的,才能抓住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语文教师追求的永恒目标。为了语文教学的明天,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其内涵;让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从自身优势出发,扎实、朴实地进行教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射阳县海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