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读,感受悲剧的魅力
2013-04-29沈小丽
沈小丽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赏析藤萝之美;
2.品读课文,感受藤萝的悲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大自然是美好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常常引发我们的想象,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喜,或为之悲。一株藤萝的命运牵动了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情思。今天让我们继续品读《幽径悲剧》这篇散文。(板书:幽径悲剧)
关于悲剧,鲁迅先生有过怎样的论说?
生: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师:“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幽径的美丽,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说说幽径之美。
活动一:复习旧课,说说美景。
师提示:用“幽径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说说幽径之美。
生自主思考、班级展示。
生1:幽径真美,美就美在山上小花从春天一直开到秋末,过一阵换一个颜色。
生2:幽径真美,美就美在山上夏天一团浓绿,人们仿佛在一片绿雾中穿行。
生3:幽径真美,美就美在山上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红枫、苍松、翠柏相映成趣。
生4:幽径真美,美就美在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
生5:幽径真美,美就美在湖中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有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师:真可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生6:幽径真美,美就美在冬日山上松柏精神抖擞,绿色浓烈。
师:美在它强烈的生命力!
……
过渡:师:幽径真美,同学们表达得也很美。但这美丽的幽径上最美的是什么呢?
生齐说:是一株古藤萝。
师:好,接下来我们共赏藤萝之美。
活动二:精读课文,赏析美景。
(1)师提示:找出文中描写藤萝之美的文字,赏析藤萝之美;
(板书:藤萝之美)
生:自主思考—组内交流—小组班级展示。
小组一展示:
生1:“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的气概。”
生2:我觉得这一句写出藤萝的形状,写出它有气势的美。
生3:“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
生4:这里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藤萝的幽香和美丽,藤萝的香与美引来很多蜜蜂。
生5:“在一团团绿叶中……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生6:“绿叶、紫红色的花、万绿丛中一点红”从色彩的角度写出藤萝之美。
师:这一小组同学从不同角度赏析藤萝之美,这样的藤萝有形有声有色,可观可闻可嗅。
还有小组补充吗?
小组二展示:
生1:“……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
生2: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藤萝的干刚劲有力。
生3:“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两三百年,同他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生4:藤萝很善良,奉献着自己的美丽。
师:哦,原来藤萝外在美,内在更美啊!
(2)师:藤萝之美,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可见作者对藤萝怀有怎样的感情?
生自主思考、班级展示。
生1: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顾而乐之了。
师:还有吗?其他学生补充。
生2:每次走到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师:由此可见,作者对藤萝的感情是怎样的?
生3:喜爱。
师:好,美文需要美读。接下来,我们就带着对藤萝的喜爱之情,读出藤萝之美。
(3)小组朗读PK,读出美感与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朗读要点,尝试合作朗读。
小组一:
生1:“它既无棚,也无架……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气概”,“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气概”要读出气势,“直上青云气概”重复两次,从而体现藤萝的气势美。
生2:“绿叶”“紫红色”“万绿丛中一点红”等词必须重读,体现出藤萝的色彩美。
生3:……我们小组首先尝试一下。
小组一齐读。
小组二:刚才小组分析得好,但美感读得不够,我们来挑战他们,把美感和喜爱之情读得更浓烈些。
小组二齐读。
过渡: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有感情,很美。这么美丽的紫藤萝按理我们应该尊重它、呵护它,但它却逃不了悲剧的命运,接下来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段,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其被毁后惨状的语句,品读、赏析。
总结:就是这么一株美得有神韵、美得有内涵的古藤萝被毁了,美的毁灭就是悲剧。(板书:悲剧)悲剧没有人愿意它发生,愿意看到它,但悲剧的意义在于它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警醒。是谁酿造了悲剧?带给作者怎样的震撼?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反思:美文需要美读,作为一篇散文,写藤萝被毁的悲剧,只有去充分品读有关藤萝之美和藤萝之死的文字,两相对照,才能让学生在品读中自然去感悟悲剧的魅力、悲剧的力量。所以本课的重点不仅在赏析,更是在诵读。活动一:复习旧课,说说美景,为赏读藤萝之美、感悟藤萝悲剧作铺垫;活动二、活动三都是先赏析,再诵读。有了精确的赏析,才能对文本有较深刻的理解,诵读才能有进一步升华。那样才能读出魅力,读出味道。
本堂课在诵读上形式比较丰富,边读边赏、合作朗读、小组PK、个人朗读、教师范读,这样才能读出内涵、读出魅力,让“读”领风骚!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郭园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