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的“选”与“用”
2013-04-29梁水桂
梁水桂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背景
生源问题:我校是一所乡级初中,离市区近,部分尖子生外流,留守学生比较多,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不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信心不足.数学成绩呈现一种“头尖细,中段小,尾巴长”的局面,这无疑对初三教师是个严峻的考验.寻找有效的问题源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首要任务.
2.有效问题
有效问题是那些能够让学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问题应该设计成学习者的认知挑战,以引发学习者的兴趣,促进他们获取知识、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和高级思维技能.要提问很容易,但问什么,为什么而问,提出好的问题却很困难.
以下我将通过几个课例来研究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的“选”与“用”的原则及做法.
二、问题情境创设案例研究
1.原则1:“师问”与“生问”和谐
有效提问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内在障碍的因素,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和愿望,去寻找问题源.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课前教师应积极开发资源,使预设的问题源有利于学生生成有效问题源.
由下面的课堂教学片断可见一斑:
【案例1】我在上反比例函数单元复习课时,突出以实际问题贯穿全章这根主线,恰如其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身边感受到的事情来理解、掌握抽象的函数知识.先对本节做了简单扼要总结后说:“同学们,小英同学的爸爸在西北某电厂做工,暑假小英将要经过兰州到他爸爸那里度假.小英同学可能遇到什么困难,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她?”
学生甲:西北属高寒地区,小英同学一下子难以适应那里的气候.
其他同学纷纷投入寻找原因:海拔升高,大气压强变小.
老师:“好!我赞成.大家试想,大气压强p与海拔高度h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分析:大气压强p随着高度h的增大而减小,这就是反比例函数关系,表示为y=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