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我的“三好”学生
2013-04-29肖文晶
肖文晶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找准体育教学的切入点,以“玩而生乐”为手段,真正做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三好”学生;体育;教育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吸引我的“三好”学生。学生好玩、好胜、好思考,他们就是我的“三好”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也将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就必须把握“三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我的“三好”学生呢?我认为可以从“三好”学生的三个“好”入手。
一、好玩
玩,是人的天性,在少儿阶段表现得尤为强烈。学生往往为了玩会将一切抛置脑后,他们主观上渴望痛痛快快地玩,客观上却因繁重的学业负担而不能被允许。在想玩而不能玩的不断碰撞中,逐渐产生了一股强烈的“运动饥饿感”,利用体育课尽情地玩,正是他们得以名正言顺地发泄这种反应的绝好时机和手段。
在少儿阶段,正确的“玩”就是运动。体育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学生从漫无目的的玩中解放出来,教会他们玩的正确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玩”的乐趣,启发他们去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从小启蒙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积极贯彻“以玩为载体、以乐为主线”的全新教学观念。
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使学生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把“玩”作为教的辅導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在“玩”的过程中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二、好胜
“玩而生乐”是学生体育学习的根本动机,“比”则是使学生“玩而生乐”的一种“催化剂”。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小学生尤为明显,他们往往事事争取扮演“强者”的角色,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比赛的形式正是“强者”的最好表现机会。
竞争是体育的重要特点之一。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互帮互助的合作交流、胜负输赢的起伏变化,时时震撼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令他们为胜利而欢呼雀跃,为暂时的失利而伤心流泪。在彼此的交流中,他们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觉得玩得有劲、开心。在扣人心弦的比赛刺激下,其他神经则处于抑制状态,减轻了因学业负担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同时,对学生从小培养公平竞争意识、承受失败的痛苦、磨炼意志等都有积极意义。
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给学生分组,让学生练习几分钟,各小组之间为了取得好成绩,互相督促学习,形成互助提高的风气;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学生呐喊助威,促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克服自身任性、自私等不良品质,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还可利用不同的比赛形式,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
三、好思考
学习本身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体育的生命在于创新,思考是创新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善于思考,经常能想到教师所不能想到的游戏形式和练习方法,使课堂教学充满想象、探索性与体验性。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活动中有时往往表现为多动、不守纪律等,因此有的学生就被认为是“调皮”或“患有多动症”,教师或家长也会因此制止学生的行为,抑制其创新意识的发展。由此,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其思维和行为,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探究行为,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获得极大的满足。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完成规定动作后,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运用自己已获得的知识进行锻炼,或者由教师采用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短时间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学要求。这样既体现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弥补了集体练习的不足,使每个学生的技术水平、爱好特长得到发挥,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思考,活动课堂气氛。
新的课程标准开始实施,“健康第一”思想必须要落到实处。学校开设的体育课不仅要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要增进心理健康。我们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增强自身素养,用言行去感召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体育教学的切入点,以“玩而生乐”为手段,逐渐引导学生“乐而思学”,真正做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进而达到使学生“学而恒之”的“终身体育”的目的。希望有一天,“三好”学生因体育课堂而雀跃,体育课堂因“三好”学生而生辉,生命因此而绚丽!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