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实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2013-04-29王喜凤
王喜凤
摘 要:历史这门学科,突出的特点就是内容多、跨度大、时间紧、任务重,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呢?这一直是历史教师不停琢磨、探讨的问题。就如何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动;活;好
一、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死气沉沉,与课改倡导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种宗旨相背离。那么,要想实现课堂高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是实现历史课堂高效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设计启发性问题,做好课前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教师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尽快地把学生引入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鸦片战争》时,导语可设置为:“清朝就像一位走到暮年的老头,浑身上下的器官都出现了问题,通过这节课咱们一起来为这位清朝老头把把脉,给这位老头开一副良药,医治一下这位浑身是病的老头。”这样的导语一下子就能把学生拉进课堂,使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好课本插图,增强教学直观效果
初中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非常强烈,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是建立在学习的兴趣上,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插
图,积极引导。例如,在讲《七雄并立》这幅图时,首先让学生看七雄的位置,找七个学生分别扮演这七个国家;然后根据图中七国的位置,让扮演七国的七个学生自行排方位,最后再让其他学生评判学生排的方位是否正确,让学生找到七雄的位置后,再让学生用背靠背表示“战争”,面对面表示友好,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合纵”和“连横”这两个概念。这样的历史课堂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乐意接受的,课堂效果也非常明显。
二、让课堂活起来
这里所说的“活”,一方面指的是学生的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理解和记忆陈述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解历史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从而使学生在遇到同类问题时也能够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这是提高课堂高效的方法之一。另一个方面指的是教法、学法的灵活,“教无定法”,在教学中通常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不仅被教师所摒弃,就连学生长时间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也会感觉乏味。因此,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总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总能让学生在丰富多样教法的感染下主动地动起来。目前这种教学形式下,要想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还必须多动脑筋,善于走进学生心田。笔者之所以能驾驭好课堂,主要是受到以下一个故事的启发,那是在《意林》杂志上看的一则小故事,说从前有一个牧羊人经常到山上放羊,一天晚上突遇暴雨,匆忙的牧羊人赶快拿起皮鞭打着,吆喝着,想尽快把羊群赶到安全地带,把损失减少到最小,可是被大雨浇后的羊群有点晕,任凭牧羊人喉咙喊哑,羊群就是踟蹰不前。第二天,垂头丧气的牧羊人把这个烦恼告诉智者时,智者告诉牧羊人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别在后边赶,你要在前边引,羊群只要看到你,就会随你走,牧羊人顿悟。学生其实非常像羊群,你越赶他们,他们越逆反,要变“苦学”为“乐学”,正像我们的药剂师那样把“苦药”变成了“糖衣炮弹”,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为实现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在历史课堂中经常使用知识竞赛这样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竞赛复述课题名称,看哪组说的课题名称多,说对一个奖励一分,时间定为三分钟。第二环节:让学生设计出三个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含答案),小组设计的问题及答案只要与本课题相关而且答案正确,都按课时加分,每课时加一分。第三个环节:把知识易混点、易错点搬到屏幕上,用幻灯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辨析这些易混点、易错点,辨析出一个观点就给该小组加一分,而且提问学生时要讲究策略,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尽量让给学困生,对学困生尽量照顾,以此来培养这些学生的自信心。
三、让效果好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重点借鉴杨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先学”,即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老师积极而有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先进行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学生“先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行进入书本进行研究,产生真的问题,真的问题就是学生最真实的反映,教师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课堂高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总之,高效课堂的探讨远不止这些,这只是在平时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在课堂高效这条路上探索着,积累着,总结着,进步着,快乐着,成长着。
(作者单位 河南省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村张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