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2013-04-29陈锦生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6期
关键词:试管氧气二氧化碳

陈锦生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化学的基础。学生在做实验前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这对学生实验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本身理论性的东西就比较多,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对书本上的理论做进一步的验证,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

一、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时,教师可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意大利有一“狗死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但是人却可以安然无恙地走出来。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潮湿,地上泥土中会有气泡冒出,经过收集,实验证明是一种叫做二氧化碳的气体。这样就以故事的方式告诉学生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重,在实验室应该采取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并

且二氧化碳不溶于水,所以在“狗死洞”中潮湿的泥土中会有气泡冒出。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学生由于记不住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而收集气体不成功。

二、培养正确观察的方法

例如,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实验,即按:实验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反应中(反应条件,产生的现象)→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或按從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实验的仪器,要求学生的观察点有:①试管的倾斜方向;②深入试管内导气管的长度;③气密性检查的方法;④加热试管的方法;⑤收集气体的方法;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放置方法;⑦停止加热的操作方法;⑧仪器的拆除。

演示实验的感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过程。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感知实验现象,探究化学变化的特点和本质,使每个学生养成正确观察实验的习惯。

三、培养正确思维的方法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始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综合、概括,把问题弄通想懂。通过化学实验明显的现象,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制氧实验中引导学生:①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为什么要预热;怎样预热?②导气管为什么应刚刚透过橡塞?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④氧气为什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⑤收集到的氧气怎样保存?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哪瓶更纯净?在做每个实验时多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多问个为什么?教师通过对学生施以有目的的思维强化训练,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大地增强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四、培养正确操作的方法

化学实验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实验,做到正确、严谨。例如在让学生进行浓硫酸稀释的实验时,一定要让学生搞清楚是先加水还是先加浓硫酸,否则会出现严重后果。在操作过程中先盛好水倒入烧杯中,将浓硫酸沿着玻璃棒缓缓倒入水中,然后轻轻搅拌。如果先后顺序颠倒极易发生浓硫酸飞溅造成烧伤事故。又如在让学生进行过滤实验操作时,一定要让学生严格按照“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要求来进行操作。

五、培养质疑能力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制定探究性方案,帮助学生建立质疑的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二氧化碳气体收集实验时,可以提前让学生探究如何检验烧杯收集满气体让学生自己探究。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探究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这样对学生、对以后二氧化碳性质的进一步学习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化学实验既是获取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将获得的知识用于实践的主要过程。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以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影响学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司城中学)

猜你喜欢

试管氧气二氧化碳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抓捕”二氧化碳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试管难题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