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2013-04-29陆克俭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6期
关键词:有效预习课前预习教学设计

陆克俭

摘 要:新课改要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但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要把它全盘否定。比如,传统的教学中所提倡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及时复习的四步法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非常有用的。通过教学经历谈谈对课前预习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课前预习;有效预习;教学设计

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趋增长,主动寻求和获得知识将更有意义。学会学习成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成了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未来的成功者必须是会学习的人、是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学会学习必须要善于自学,自主学习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品质,掌握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一生幸福地成长。

由此可知,预习是学生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可以帮助学生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的效果,巩固已学知识,发展自学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本文是为了让我校教师更加认识到加强预习可提高教学效益的道理。基于本校,想通过观察、调查、统计、分析来找出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的症结,到底是教师的指导不当还是学生自身的习惯、态

度的问题。为此在全校开展两个层面的调研。

【调研1】从有没有老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预习任务的形式、学生对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的态度、学生对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效果的四个方面,对本校五个专业中选取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研,了解学生预习实施情况。

【调研1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00名学生中,认为只有70%的教师会布置预习任务;预习任务通常是问答题的形式,并要求在书中画出答案所在位置;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只有30%的学生完成,没完成的学生还以答案都在书上或忘记了等作为

理由。

【调研2】从教师如何看待预习环节、布置预习任务的类型、对预习任务完成效果的检查及反馈,对75名教师,分为文化基础

课、不同专业专业课教师进行调研,以了解教师对预习的重视

程度。

【调研2结果】调查显示,75名教师,90%以上的教师有布置预习任务的习惯,只是当成布置作业一样;95%的教师预习任务通常采用问答题,也有5%的教师采用网上查阅资料;对于预习任务检查,90%以上的教师会对所布置的任务检查。

通过两个层面的调研,了解到了制约利用课前预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即存在教师的指导不当,也有学生的态度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型课堂建设的实施,一线的教师都在探讨新课程改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在什么教育形式下,探求好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线教师永恒的追求。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也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要把它都否定掉。比如,传统的教学中所提倡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及时复习的四步法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想结合个人教学经历来谈谈对课前预习的一些粗陋的看法和认识。

一、基于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许多教师从操作层面上探寻了预习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对“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则往往从“教”的视角出发,很少重视学生的预习情况,即便在教学设计时备有“学生分析”,其关注点也是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很少涉及学生预习情况的分析、学生学习的需求,导致教学设计“只见教材不见学生”。

所谓基于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即以学生课前预习为基点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先行接触学习内容,自主探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教师以学生预习反馈信息为基础,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

评价等做出合理、有机的安排,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

效性。

这就要求教师所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任务和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把预习结果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把学生预习所呈现的问题的解决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既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又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真正达到了“会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

二、注重有效预习的问题

1.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内容

合理的预习内容往往体现了合理的预习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提纲去预习,故而预习提纲应精心设计。(1)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2)要有启发性。即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3)要迎合学生认知特点。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预习任务中利用电脑查阅的问题,学生完成效果最好。在设计预习内容时可以多考慮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可以提高预习完成效果,另一方面还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意识到电脑除玩游戏外,还有更多的学习资源。(4)要难易适当。指导预习时应注意设计问题时难度因人而异不能全班一刀切。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预习也不例外。如果提过高、过难的问题,学生即使预习也完不成,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因此,要科学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尽量不要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的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预习题。(5)贴近生活。如,通过旅游、参观、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提前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感性经验,这有助于课堂学习的深化与拓展。

2.检测预习效果

记得美国一著名专家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当学生预习后,学生要保持对预习的持久动力,需要及时获得自身预习情况的反馈信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在教授新知识之前,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对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

并给予适当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不断强化预习的重要性。

3.由扶到放,让预习成为学生自觉行为

从一开始的要求到检查督促,一段时间后,少部分学生不用老师提醒也知道要预习下一课,这才是学生的自觉行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暂时还没养成预习习惯,那么就需要老师坚持、不放弃地继续提醒督导,直至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余树娟.教学系统设计中的理论基础分析研究[J].科技信息,2011(17).

[2]裴新宁.新范式教学设计的共同基础:解读《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1册):理论·研究·模型》.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

(作者单位 江苏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有效预习课前预习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英语学科实现课前有效预习方式方法的探索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应用初探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