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与“学”
2013-04-29李丹
李丹
曾经教过一篇名为《雾凇》的课文,文章中说到雾凇时运用了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此优美的景象,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然而雾凇的形成却是因为存在着“严寒的大气和温暖的江水”这对互相矛盾的自然条件的缘故。互相矛盾的条件,却能形成奇美的景象。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规律中也有一对矛盾,就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教学,当然并非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教学通常由四个因素组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是由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对其他矛盾起领导、决定、制约、支配的作用。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公开课、教研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景象,可是上公开课的这些学生离开公开课、教研课的课堂之后,还得接受本班英语老师的查漏补缺,甚至全盘重来,如此“教学”看似效果良好,其实不然。过分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而忽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这是很多公开课的弊病。因为师生沟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只要找到了最佳的磨合点,再配以好的教学手段,出彩的课堂和良好的反馈效果定会水到渠成。
如何让教学这对矛盾产生如《雾凇》一般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中,我将课堂教学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并抽丝剥茧,希望能找到一个促成良好教学效果的方法。有一些案例很能说明问题,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案例一:
T: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come to ×××.After class where shall I go?
S:Lets go to the hospital.
T:Is that a good place?(点评:此处回答较为生硬,缺乏交流和沟通)
S: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park.
T:How do we go there?
S:Shall we go there by bus/motorcycle?
T:(板书)Lets go...How do we go there?Shall we go ...by...?
这节公开课是临时组成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并没能很好地沟通,导致这个环节过渡有点生硬,缺少人文关怀,为教而教,这便是人为造成的教学矛盾,怎么化解呢?如果换成是在一起学习生活了几年的教师和学生来上这节课,应该会交流得更为自然。我试着将教师的回答预设为两种,这里可以问Whats wrong with you?Are you ill?如果学生回答生病了,教师可以说:Im sorry to hear that.You should go and see the doctor,I think.如果学生回答没有生病,教师可以补充说明:If we are ill,we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and see the doctor.這样一来,学生在学的同时感受到了英语交流的作用,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教师对话,化解了有可能产生的教与学的矛盾,学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达成了英语教学的目标,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过是师生关系的中介,是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不大,在教学中不会起到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至于教学手段,更是受教师的常识和教学能力的制约,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在教学中,一般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教与学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再好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教学手段,都不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的作用。
案例二:
T:This is my friend.Whos he?Hes David...Look,whats he going to do?
T:Please see the movie about David.Then answer my questions.
…
T:I know there are No.2 Bus,No.5 Bus and No.18 Bus in Baoying.But I dont know where they go?Let me guess now.
T:(No.2)Is this bus for the park?
S:Yes,it is.
T:(No.5)Is this bus for the hospital?
S: No,it isnt.
这是一堂常态课片段,教师对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所了解,深知学生的知识结构。于是教师设计了开放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收效甚好。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也应是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结构实践的过程,缺少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学习活动,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也正是充分关注并优化教学过程才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若能真正从教师和学生出发,转化教与学的矛盾,还需要我们英语教师不断摸索和学习,在实践中取得真谛,真正让教与学这对矛盾产生奇妙的反应,结出美丽的“雾凇”。
参考文献:
[1]孟令全.教与学关系新论.课程·教材·教法,2004(07).
[2]张晓娟,潘粉菊.浅析小学生教与学的关系.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Z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艺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