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小学语文朗读
2013-04-29于国香
于国香
摘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朗读能使学生启蒙思想、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在朗读中,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朗读的作用是如此之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朗读,使朗读成为小学生学习中的好习惯。
关键词:朗读;学习;审美;兴趣
小学语文中的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朗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既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适合朗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多朗读,会朗读,使朗读成为学生的习惯。以下是我对朗读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大声地读、有感情地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词语的妙用,体会文章的优美,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长城》中有这样的话: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学生以一种惊叹、抒情的语调去朗读,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劳动的场面,大声朗读就能品味出这些劳动者一步步抬石头的景象,仿佛眼前出现了劳动人民用双手建造这浩大的工程的场面。课文感染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懂得了劳动人民的艰辛,领悟了我国伟大的古代奇迹。通过朗读,学生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感憾,民族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朗读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
同一篇文章,干巴巴的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其效果截然不同,感受和影响也不同。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了学生的灵魂,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桂林山水》高度赞美了桂林山水,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绘出了桂林山奇、秀、险,桂林山水美如画,荡舟漓江观桂林山水,如画中游。反复朗讀,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形成桂林山水美的艺术形象体验和感受。
三、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抑扬顿挫地朗读给人以悦耳的感受,声情并茂地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鸟的天堂》中描写大榕树的部分,使学生仿佛看到了独木成林的美丽的大榕树,而读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一段描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榕树周围千鸟竟飞百鸟齐鸣的景象。浓厚兴趣来了,又加强了朗读的念头,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朗读可以发展学生智力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所应用的载体正是语言。朗读不单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提高,自然意味着智力的提高。
比如,学习《火烧云》时,文中写到火烧云上来了的情景,我便提示学生:“大家边读边想,脑子里会出现火烧云的画面,那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为什么叫火烧云?”学生边读边想,并配合想象,读出了感情,使朗读变得生动活泼,发展了学生智力。
总之,小学语文朗读对学生的好处多多,不仅提高学生能力,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其重要作用。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