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3-04-29刘赛春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习惯教学内容思维

刘赛春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注重课程预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和观察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思维培养

一、注重课程预习

预习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教学内容的感悟能力。在布置预习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预习题,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进行思考。如在教学《伟大的友谊》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题:“请同学们在仔细阅读课文后思考,如果马克思没有遇到恩格斯,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提出问题后,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展开热烈的讨论,从而得出了几种答案。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1.教学内容结合实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课文中小主人公悲惨的生活为例,让学生们谈谈各自幸福快乐的童年,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这样的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2.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遵循课程大纲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创设教学情境是基于教学目标,构建出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情感的教学环境,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组织能力,又陶冶了学生情操。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桂林山水为什么能拥有“甲天下”的称号,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美丽的山水之中,与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出疑问引发好奇心

疑问是好奇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获得求知的乐趣。这样不仅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快乐课堂。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不多,赤壁之战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你们知道坐拥八十万大军的曹操为何会被只有三万士兵的孙权和刘备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吗?”这个问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三、培养阅读习惯和观察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以下几点:①阅读时使用字典或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②阅读时思考问题的习惯;③划出阅读时不明白部分的习惯;④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大脑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是创造、发明以及获取事物形象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使用规范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构建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大胆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想象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应从小学生开始,从而为日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意识[J].学周刊,2012,(12).

[2]刘鹏.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3]胡艳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2,(9).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开发区七里湖赛湖小学)

猜你喜欢

习惯教学内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