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伦斯小说的本质特征
2013-04-29许扬希周丹丹胡红霞
许扬希 周丹丹 胡红霞
摘要: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在其作品中常常以两性关系为题材,以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为主题,小说《儿子与情人》《虹》和《恋爱中的女人》都是劳伦斯的重要代表作。通过对笔下人物的描写,劳伦斯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强烈渴望。大家一致认为劳伦斯的小说有三个本质特征,即有生命、各部分有内在联系、诚实的。本文将讨论“有生命”和“各部分有内在联系”这两个特征,以帮助读者更完整地了解劳伦斯及其小说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劳伦斯 小说 本质特征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伟大作家,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著述,包括12部长篇小说、7部中篇小说、47部短篇小说、12本诗集、7个剧本、4部游记和大量的散文、理论文章,还翻译了不少外国作家的作品。纵观劳伦斯的全部创作,小说占主导地位。因此,要研究劳伦斯,首先就应该从他的小说入手。近年来,对其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论劳伦斯的几部著名小说作品,如《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因此,对劳伦斯小说本质特征的研究,尤其讨论“有生命”和“各部分是有内在联系的”这两个特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小说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劳伦斯本人的小说观。
一、对生活现实层次的生命关注
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命意识的现代作家,他的小说不仅深入生活,触及现代人类的精神困境,关注和思索生命的本质,而且具有可贵的现实品格。他对生活现实层面的生命关注,主要体现在他揭露现实的视角以及展开的生命思索,彰显他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深切关怀。张璇教授在《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看劳伦斯的生命意识》中指出,以往作家从人类的角度来思考涉及整个人类生存命运的问题,劳伦斯却是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万物,审视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20世纪,在经历工业革命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之后,人类向自然界不断索取之时,更加依赖工业机器,逐渐沦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人类的道德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丧失。劳伦斯深切感受到人类社会的问题所在,他以敏锐的视角审视现实世界的丑陋现象并展开生命的思索。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人与自然物质的关系、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与自我个体的关系这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异化。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我们可以找到多处描写自然环境惨遭破坏的片段。如劳伦斯以康妮的视野向人们展示了拉格比庄园和特沃希尔煤矿的自然景象:拉格比庄园周围是“一个相当美丽而古老的橡胶园”,可是从庄园“可以看见特沃希尔煤矿的烟囱,烟雾缭绕……小丘上的特沃希尔村,几乎从橡胶园的园门开始,极其丑陋地蔓延一英里长,令人厌恶;一排排破旧污秽的小屋,用砖砌成,黑石板的房顶像盖子一样盖在上面,尖锐的屋角,一片凝固的死气沉沉……”劳伦斯用恬静、优美的大自然与破旧、肮脏的工业区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工业发展对静美大自然的破坏。在《恋爱的女人》中,劳伦斯通过主人公伯金来告诫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身心健康,才能治愈人的精神创伤,净化人的心灵。
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也因为工业文明变得压抑沉闷,人对人的不理解,对他人的占有欲毁灭了他人,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无休止的战争。如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克利福德热衷于用空洞的辞藻抹杀富于生命的事物,这使康妮难以忍受。“她对他生气起来,他把每样东西都变成空虚的字眼,紫罗兰拿去比朱诺的眼睑,白头翁拿来比未被奸污的新妇。她多恨这些空虚的字眼,它们吮吸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精华。”康妮在与克利福德的生活中逐渐消耗了她的生命气息,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人与自我个体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人们丧失了自然人的自由意志,失落了道德和信仰,对整个世界和自身产生了怀疑。如从战场归来后,克利福德双腿瘫痪并失去了性能力。从此,他远离自然,热衷于闭门造车的精神活动,然而纯粹的精神活动使他的精神更加空虚。康妮从他那里既得不到性爱的欢乐,也得不到精神的慰藉,他成为一个部分存在的人。在康妮眼中,“他有点心如死灰,有点感觉麻木,剩下一片没有知觉的空白”“同英国中部的空气一样,阴沉、烟雾笼罩……心底充满着迷雾和空虚”。
其次,有生命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朝某一方面发展的畸形的人。劳伦斯对人性精神层面的生命思索,主要表现在他对灵魂的追问和对人性的解剖,借此呈现出人们整体精神世界的荒芜和苦闷。
机器工业化和理性束缚了人性的自然本能,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爱的终结期。劳伦斯通过描写性爱本能,追求精神的价值意义,表现出对人生的终极关怀。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人的基本需要至少有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在人的存在和生活过程中,精神起着主导作用。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描述了几个人物失衡的精神生态,如莫瑞尔夫人受不幸婚姻的影响,把自己全部的爱放在儿子保罗身上,让他失去了自我,无法爱上别的女人,内心精神生态失去了平衡;其次,大儿子威廉受资本主义文明的残害,每天忙着工作,但是他的内心并不充实,他和女友之间毫无信任,他曾对他妈妈说,如果我三个月后离开了人世,她不用三个月就会把我忘得干干净净。”后来,威廉的预言得到了验证。所有人物悲剧的命运与他们精神处于失衡状态是息息相关的,劳伦斯的其他作品也反映了人性精神层面的生命思索。如在《羽蛇》中,现代人放弃基督教,转而投向原始的印第安教,企图用古老文明代替现代文明来填补人们内心的空虚。从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到《死去的人》,劳伦斯小说描写了工业社会和现代文明与人的欲望的关系,他认为应该恢复人本能的欲望,追求精神上的回归,这才是拯救人类社会的新出路。
二、各部分有内在联系
劳伦斯的创作视野体现了他对时间、意识和技巧的高度关注,全面反映了他的现代主义审美观念,时间、意识、技巧是有内在联系的,三者组成了一个相得益彰的现代艺术体系。如《虹》这部作品在时间方面,描写了布朗温家族三代人的生活经历,体现了家族的共同性格特点,包括过去对现在的影响以及现在对过去经历的改造;在探索意识方面,《虹》描绘了老一辈到新一代思想意识的转变,厄休拉的本能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另外,《虹》采用了大量象征意义的描写方法,通过布朗温家庭一家三代人的恋爱婚姻,既揭示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分离,又把三代人的追求隐喻为一种象征,即人类始终把灵与肉高度融合的自然性爱作为摆脱现代文明的“人生彩虹”,并从中看到希望和新生。
其次,劳伦斯对小说与道德之间的看法也印证了“各部分有内在联系”的观点。在他的名篇《道德与小说》一文中,劳伦斯一开头便为小说艺术设定了一个“恰当的目的”,即“揭示人在活生生的时刻与周围宇宙之间的关系”。按照劳伦斯的看法,凡是能够揭示这种关系的小说便是有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他认为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小说家需要捕捉并揭示的是一种动态平衡。劳伦斯的真正意思是,只有把人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放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之中加以考察,才能真正揭示其中的相关性。如果把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最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真实、不道德的。劳伦斯认为在关系世界中,“关系有三种:与宇宙的关系、男女之间的关系、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三种关系中男女关系是最重要的。所以劳伦斯的小说主题都是关于两性关系平衡的问题,这与他倡导“人与宇宙的关系是动态的”观点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劳伦斯的小说体现了“有生命的”和“各部分是有内在联系的”这两个本质特征,他通过小说探索生命的意义,并反对西方工业文明和异化的社会,从而让读者看清了机械文明反人性的一面。他的作品表明人类只有通过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从自然中获得活力,才能得到“血性意识”,获得再生。他对人类提供了救赎的新出路,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维屏.劳伦斯的现代主义视野[J].外国文学研究,2008,(4).
[2]蒋家国.重建人类的伊甸园——劳伦斯长篇小说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刘宏涛.荒原与拯救: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劳伦斯小说[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张慧诚.古老群舞的原始活力——解读劳伦斯作品中的男性主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9).
[5]劳伦斯著,毕冰宾译.灵与肉的剖白:D·H·劳伦斯论文艺[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
[6]刘崇丽.白孔雀译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9.
[7]冯季庆.劳伦斯评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8]蔡春露.《虹》:劳伦斯对理想世界的探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2).
[9]葛丽娟.劳伦斯和他的《儿子与情人》[J].天中学刊,1999,(2).
[10]蒋承勇,灵剑.论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的深度对话[J].外国文学评论,1997,(3).
[11]张璇.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看劳伦斯的生命意识[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