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3-04-29冯升华
冯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就如何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活用教材资源,深化课堂
语文课是技能课,也是实践课。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教会学生使用语言。所以,语文教师担负着语言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必须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和文本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再进行说话训练,或者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补充一些资料。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当学生对“用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这句话难以理解时,笔者补充了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介绍,告诉学生作者杏林子是怎样“用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然后再问学生:“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人是用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的吗?”学生马上就列举出了雷锋、张海迪、霍金等。这样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深层意思,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妙用网络资源,升华课堂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优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就能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积极向上的音乐,并出示了一组生动的画面,有蓬勃向上的小草、争奇斗艳的花朵、顽强拼搏的运动员、自由飞翔的鸟儿、向命运挑战的残疾人,让学生对生命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时,笔者提问:“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是一首诗”“生命是一杯茶”“生命是沙漠中的一滴水”“生命是废墟上的一朵花”……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充满了想象力。直观、形象、生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启发了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三、巧用学生资源,拓展课堂
笔者班上有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学生,在家是独生子,娇生惯养,导致他性格怪僻,而且好动、精力旺盛,经常打断教师的正常教学,严重影响他人学习。笔者经常找他谈话,从上课讲话会影响他人学习谈到如何做一个优秀学生,笔者以为他能吸取教训,改过自新,谁知他变本加厉闹得更凶。经过慢慢观察后,笔者发现他爱看课外书,看得最多的是《三国演义》。于是,笔者在上《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有意识地叫他介绍《三国演义》的内容,刚开始他有点害羞,但过了一会儿他便眉飞色舞地说了起来,从刘备、孙权、曹操到吕蒙、诸葛亮、司马懿,说得精彩极了,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他再不捣蛋了,还逐渐成为了班里的积极分子。在“看谁读的名著多”的系列活动中,他夺得了冠军,他的作文《野炊》还在校报上发表;他参加学校小学生作文竞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总之,教科书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资源,只要教师合理利用上述课程资源,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茶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