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海拔地区无症状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2013-04-29田威宋朝辉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基底节头颅脑梗塞

田威 宋朝辉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海拔地区无症状性脑梗塞(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83例无症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变化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无症状性脑梗塞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15-01

脑梗死已经是威胁我们生命的疾病,脑梗死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对于有症状的脑梗死有利于预防和治疗,但是特殊类型的脑梗死没有明确的神经系统的定位症,一般患病者多是老年患者,一般是在CT中检查出梗死灶,患者有着病灶严重或轻的感觉,并且有着解释不清楚的症状,并且在CT上有着腔隙的特点,二是无卒中人群存在的脑梗死病灶,随着MRI在头颅的广泛的应用,可以检查出的概率竟然高达70%,病变多累及基底节或内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危险因素,SCI可演变成有症状脑卒中或发展为血管性痴呆,故防治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5——2006年收治的36例SBI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其中无卒中症状无卒中病史,头颅CT或MRI发现有梗死灶者14例,男性11例,年龄在42-76岁,平均65.2岁,女性3例,年龄在46-70岁,平均60岁,男女比例为3.7:1,有卒中症状或卒中病史,头颅CT或MRI发现有与其症状体征无关的梗死灶22例,男性16例,年龄在46-78岁,平均67岁,女性6例,年龄在48-70岁,平均62.5岁,男女比例为2.6:1。

2 临床表现

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头痛11例,头晕、头昏23例,主管感觉肢体麻木3例,无力4例,笨拙1例,健忘7例,假性球麻痹1例,反应迟钝19例。

3 讨 论

3.1 发病率国外报道数据不一,SCI发病率为5.9%-28.1%,比有症状脑梗死高5倍。目前随MRI广泛应用,老年人中头颅MRI发现率高达47%,且男性多于女性事实上,多数的患者一般有着梗死的症状,虽然在SBI没有出现真正的无脑缺血症状,在美国最早的研究病例中最早被发现的脑血管损坏,在MRI确实有着梗死的证据,但是短暂的脑缺血发病却发现的很少,如头痛、头晕占72%,其次为肢体麻木占8%。

3.2 结论提示 无症状性脑梗塞好发于50岁以上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中老年人群,较平原地区发病年龄60岁以上有明显提前趋势。患者多表现为头昏、记忆力下降,一过性肢体麻木,耳鸣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无局灶性体征。

头颅CT或MRI显示8.3%脑梗塞病灶直接大多在5-15MM之间,73.4%病灶分布在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和内囊;71.2%患者脑梗塞病灶呈多灶分布,31.3%患者新旧脑梗塞病灶并存,高血压是高海拔地区无症状性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占64%。

结论:通过对高海拔地区中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塞(SCI)患者的调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患高血压及伴高危因素的中老年人,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均应及时行颅脑CT或MRI检查,以早发现,早治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防症状性脑卒中及痴早发生,而改善预后。

3.3 急性脑梗死病例中可发现10%-30%的患者有症状以外的梗死病灶存在,可以是新鲜的,也可以是陈旧的,但患者完全无主诉,病灶多发生在基底节、脑室周围的白质,其次为丘脑、脑干、皮质下、白质及小脑等,这些部位变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好发部位,但对于一些较小病灶,特别是直径<5mm的病灶要与其他一些情况相鉴别,如血管周围腔扩血管扩大、胶质增生、血管畸形和脱髓鞘改变等。

3.4 危险因素 SCI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它与症状性包梗死的危险因素关系密切。高血压占首位,它引起小动脉硬化,管壁玻璃样变,并有玻璃样物质沉积,因此管壁厚且渐变狭窄甚至闭塞,这种病变以直径小于10um穿通支动脉为主,好发于基底节区与白质,且呈多灶性。本组病例高血压占71%,其次為糖尿病、高血脂,因异常的糖代谢或脂代谢促进脑内小动脉、微小动脉硬化,引起微小的、深部的脑梗死,本组病例糖尿病占8%、高血脂占16%;而且SCI多发生于老年人,男性多见,本组病例男性占73%,65岁以上占65%,另外,血液高黏、高凝状态及吸烟所造成的凝血异常和血管痉挛等血液流变学改变,而导致动脉硬化,亦会引起SBI。心房纤颤亦是危险因素之一。

3.5 预后 SCI发生部位和病理生理机制方面与症状性脑梗死是一致的仅由于局部脑组织有一定的代偿功能,在缺氧和缺血的状况下,没有形成脑组织的坏死和缺血,并且没有出现神经功能的缺损的临床表现。

SCI与症状性脑梗死一样,脑的储备下降,SCI加重或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的可能性更大,有分析认为,SCI发生症状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比常人高10倍。再者SCI易发展为血管性痴呆;在反复发病中,小梗死灶致认知功能全面衰退。由于SCI患者有全脑灌注普遍下降的病变基础,故在双侧大脑半球出现无症状腔隙灶而损伤双侧椎体束会发展为假性球麻痹。本组病例就有1例出现。

3.6 治疗 SCI治疗与有症状脑梗死治疗相同,同时应采取社会化综合性预防措施,定期体检,对有明确危险因素者,进行干预和治疗,定期查头颅CT或MRI,以降低症状性脑卒中发病率,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剑萍,梁国新,崔冰.无症状脑梗塞MRI、MRA及TCD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1(6):821-823.

[2] 王耀山.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研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156-157.

[3] 沈扬,王继琛,康德瑄,蒋学祥.急性卒中者中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检出及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03,25(02):81.

猜你喜欢

基底节头颅脑梗塞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油菜花
嵇康·绝响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