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中职就业指导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29章宏
章宏
【摘 要】南京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创设实用高效的就业指导机制,搭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开展有特色的就业指导实践,精心铸造就业服务品牌,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化中职就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就业导向 机制 体系 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而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职就业指导体系、推动实现中职生高质量就业则是完成时代使命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南京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开展系列就业指导实践,精心铸造就业服务品牌,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化中职就业指导体系,近三年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就业满意率最高达到97.6%,为“保民生、促就业、助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确立现代化的就业指导理念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确保中职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环节,而确立现代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则是做好中职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先导。
(一)确立人本化的就业指导理念
就业指导理念的人本化是指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具体来说:一是从着眼于学生的当下就业和目前发展向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转变;二是从满足学生生存的功利性就业向兼顾学生个性特长的人本性就业转变;三是注重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迁移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一次性就业,而且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由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转变的趋势,从而使中职毕业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力及职业价值观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确立科学化的就业指导理念
就业指导理念的科学化是就业指导工作现代化的前提。科学化有三层含义,一是遵循科学的就业指导理论和规律,即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中职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二是制定科学的就业指导政策、目标、课程,做到就业指导工作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有章可循;三是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如广泛运用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及案例教学、社会实践、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调查报告或论文撰写等方法,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果。
(三)确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理念
就业指导理念的全程化是指就业指导贯穿于中职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和所有环节。一是就业指导要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和连续性的就业指导;二是就业指导贯穿于中职学生培养的所有环节,与教育活动、教学活动、职业实践、第二课堂等有机衔接,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就业服务信息网、校园文化活动、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和成才教育。
二、创设实用高效的就业指导机制
近年来,南京市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向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设了实用、高效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
(一)全员参与的指导机制
全市17所三星级以上中专校全部建立了以学校为单位,一把手校长负总责,校就业办牵头,班主任、德育管理员、全体教师、校外兼职人员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的全员化就业指导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两有” “两全”,即“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和“全员抓就业、全面抓就业”,有效提高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
(二)专项视导机制
我市加强就业指导的过程管理,以《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及就业指导工作管理办法》和《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学视导办法》为依据,组织专家对各职业学校定期开展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专项视导。以听取专题汇报、查阅资料、与教师代表访谈、随机电话调研毕业生等方法,了解学校就业工作情况,及时反馈视导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督促整改,促进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三)专项评价机制
制定《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自2009年起,每3年举办一届评选活动,至今已成功开展两届。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脱颖而出,以其榜样和示范作用,有力地提升了全市各职业学校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
(四)成果总结推广机制
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通过召开全市就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举办就业指导工作培训、邀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做就业指导讲座等途径,交流分享经验。做好专门性的优秀案例集结推广工作,2012年编纂出版了《教育的承诺与实践——南京市职业学校就业创业教育案例集锦》一书,该书对全市“十一五”期间职业学校优秀就业指导案例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就业指导、实习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搭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
搭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立体化的就业指导团队是新形势下实现就业指导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行政管理团队发挥指挥引领作用
我市就业指导行政管理团队由市教育局职社处、市职教教研室就业办和各职业学校就业办组成。市教育局职社处、市职教教研室就业办担负拟定学生就业政策、组织中职人才就业交流会、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收集社会劳务需求信息并整理公布等职能。各校就业办在市教育局职社处、市职教教研室就业办的领导下承担本校的学生就业指导系列工作。
(二)专家顾问队伍发挥智力支持作用
加大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力度,聘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专家学者、心理辅导专家和人社部门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组成专家顾问队伍,通过专题课、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指导,让学校和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发展方向、行业发展特点、用人单位具体要求和求职过程中的技巧。
(三)就业指导骨干队伍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全市就业指导骨干队伍由专兼职中心组成员、学校就业办工作人员、全体班主任组成,这支队伍活跃在就业指导第一线,以具体项目为抓手,与学生面对面开展就业指导,帮学生确定职业方向、选择职业、准备就业,指导学生谋求职业发展之策。
(四)就业指导研究队伍发挥科研先导作用
“十二五”期间,南京职业教育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南京市职业教育实习与就业指导优秀教学团队跻身全市60个立项建设的优秀教学团队中,由来自全市20多所职业学校的24名分管就业工作的副校长、就业办主任和教师组成。该团队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推进全市实习管理和就业指导为目标,担负科研先导的重任。
四、开展有特色的就业指导实践
(一)开展就业指导理论研究,破解实践难题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题研究,如参与中国职教学会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及市教育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等,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厘清研究思路,将课题研究与就业指导工作实践探索相结合,与行业企业调研相结合,以科研引领、规范、推动我市的就业指导工作全面提升。
(二)开展校本化就业指导工作,提升职业素养
鼓励各学校开展校本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是制订学校各年级段学生就业指导计划,开设校本化的职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求职、就业的技能和方法;二是充分运用校级、系部、班级一切宣传资源,开展就业指导,引导学生绷紧“就业弦”;三是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杀手锏”;四是加强学生德育和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素养。
(三)举办全市中职人才交流会,搭建双选平台
自2004年以来,我市每年举办一届“南京市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交流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十届交流会累计进场企业1040家,提供岗位数36947个,进场交流学生数44613人,达成实习就业意向57183人次。作为一项公益性活动,交流会成功搭建了一个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平台,一个培养学生职场竞争力的平台,促进了全市职业学校与430多家驻宁合作企业之间的深度沟通与交流,推进了“订单式”培养,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保民生、促就业”中应有的作用。
(四)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电话调查,延伸就业服务
每年开展就业情况电话跟踪调查,如2012年以抽样调查、电话回访的形式,对全市18所学校11个大类中19个专业的中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质量跟踪,选取对象达1800人,占当年调查专业毕业生就业班学生总数的32.8%。在电话调查的基础上,撰写分析报告,召开专题会议,反馈就业情况,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宗旨,延伸了就业指导服务,为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布局调整、办学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五、现代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深化与发展
现代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不仅包括理念体系、目标体系、实践操作体系,还应该具备完善的课程体系、评估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等。南京职教就业指导工作现阶段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进一步提高服务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通过优质职教改善民生的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谋划进一步深化发展之策。
(一)进一步建立准确灵活的就业信息收集、分析、发布机制
建立就业信息收集、分析、发布机制是促进全市中职应用型技能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中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必要手段。建立该机制重点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与经信委、人社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就业信息分享平台;二是与430多家驻宁合作企业之间建立就业信息需求联系平台;三是依托市职教教研室信息办等专门机构对相关信息真实性进行分析、甄别,依托现有职教网站完善网上就业专页,及时发布供需信息,逐步建立常态化、实时性的就业信息收集、分析、发布机制。
(二)进一步构建现代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符合校情的现代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帮助中职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挖掘自身与职业相匹配的潜能,明确职业定位,实现顺利就业并谋求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三个方面),辅以结合专业内容特点开展选修课程,使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二是通过开设讲座、报告会及利用各种媒体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适应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进一步研制科学的学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完善中职学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是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的制度保障。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制度化、规范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有全员化、全程化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就业指导队伍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经费投入能满足事业发展需求;学生就业率、学生就业满意率、用人单位和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满意率高;能对毕业生就业开展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等。依据评估体系要求,开展自查、督查工作,各校年底上报就业工作评估调研自查综述,市职教教研室就业办开展专项检查,成绩列入年终考核,推动实现就业指导品质化。
(四)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不仅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现代化的有力杠杆。努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毕业生就业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整理,积极探索资源共享、市场建设、信息发布、就业服务、就业管理、就业指导六位一体的信息化就业工作模式,以期向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超越时间、空间的优质、高效、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作者单位: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