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013-04-29陈嵩
关于中职生的就业问题,我想从三点来展开:
一、很重要。中职毕业生“很重要”。去年教育部首次发布了《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这么完整地发布中职生的就业报告。报告提供给我们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从2007到2011的5年间,全国中职毕业生超过了3000万。这个数字超过了同期本专科大学毕业生数量(2700余万)。同时,近年来中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而大学生的就业率在90%左右。也就是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要高于大学生的就业率。这两个数据的对比显示: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大学生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明确写入十八大报告,但别忘了还有一群孩子的就业需要我们来关注。这群孩子年龄更小,更需要我们关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而我们往往更容易忽视他们的就业问题。
中职生的就业率为什么这么高?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发展需要大量从事基础性劳动的技能人员。人才的结构是金字塔形的,塔尖是高精尖人才,中间一部分是高技能人才,位于塔底的就是基础性人才。中职培养的以塔底这部分人才为主,也是人数最多的。从这一点来说,社会确实需要我们的中职生。第二,中职毕业生80%以上的就业是学校推荐的。大学生以自主择业为主,而学校推荐能够保证中职生成功就业。
二、很辛苦。为了中职生的就业,职业学校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没有学校这样的推荐,中职生不可能取得这么高的就业率。为什么中职生就业要以学校推荐为主?中职生的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没有社会经验,学历又低,有些甚至毕业时都还没有达到国家的法定就业年龄,要让他自己就业谈何容易?所以在就业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力量。当然除学校外,还包括政府、行业企业,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这是一个共同体,就业率是共同努力的结果。政府要制定制度和政策,学校要提供比较好的环境,行业企业要密切地与学校配合,学生家长、社会等要积极地支持。这方面我们已有很多途径,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三、很艰巨。中职生就业的任务还很艰巨。就业率高,就业形势好像很好,但是大家还是不愿意来读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强。这个问题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的制约。虽然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内部因素,但职业教育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大。中职生就业问题如果放在10年以前,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那个时候中职生就业没什么风险;如果放到20年以前,形势完全逆转,那个时候是包分配的。环境改变了,导致我们现在要来讨论中职生的就业问题,而且情况越来越不乐观,形势越来越趋紧。另外一个外部环境我们也要注意,就是现在产业的技术更新周期在缩短,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这是个必然的趋势。东部地区显现得更快一点,中西部地区相对慢一点,但从长远看,一定是发展的趋势。这样一来,虽然低端、重复的劳动将由自动化生产线乃至机器人来替代,但这并不会造成职业学校的萎缩,因为会有许多新兴岗位产生出来,比如生产线(机器人)的制造、维修、保养等工作,也都需要人来做,只是对人的技术、技能的要求提高了。
首先,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校要面对这样的现实:中职学校毕业生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不是在校期间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术就完成任务了。如一个中职毕业生和一个大学毕业生同样是学数控的,并且分配在同一个岗位上,中职生马上能上机操作,因为他在实习期间已经专门训练过,而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因此比不过中职毕业生。但一两年以后,大学毕业生就超过了中职毕业生,因为他在大学里培养了良好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因此只要自己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结合实践,时间一长就操作自如了。《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知识型、发展型人才”。换句话说,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的培养比教给知识更加重要。社会变化飞快,职校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的专业技能,毕业后可以使用一时,但肯定不能用一世。比如一个毕业生到餐馆当厨师,只会烧几样菜,在岗位上也不求发展、提升、更新,可以肯定,几年后他就会被淘汰。学生在岗位上的发展与提升,不可能再回到学校里进行,所以中职校在培养学生时,应树立知识型和发展型理念。打个比方,学校在教学中交给学生“猎物”,学生只是一时吃饱,教学中如果教给学生使用猎枪的方法,学生就可以用猎枪去打猎,掌握自己生存的方法。“如何培养学生”是中职学校转型的关键点,除了技能之外,学校还应从能力培养上做文章。就如刚才那个大学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面对同一台机床的例子,中职生一开始操作很熟练,但换一个岗位可能适应不了,这个时候中职生就需要自我专业提升,这才是解决“起步快,跑得慢”问题的关键。
其次,对学校来说,办学应和社会及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实行集团化办学、工学结合等多种方式,推荐学生实习和就业。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也应跟上产业发展步伐。如近期上海一所职校启动专业群建设。这所食品类的学校原先要求毕业生只要懂生产食品就可以,现在要掌握食品生产、食品安全、食品营销等产业链涉及的所有专业知识。职业学校为应对产业发展,建设符合产业链要求的专业群,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就会提高。中职校专业设置不能一成不变,应不断更新,紧跟时代发展,对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样的毕业生不用推荐,就会被企业“抢光”。
再次,学校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就业能力和个人发展的问题,其关键的一点就是学历提升与“技术链”延伸的问题。目前,学生家长的愿望和培养目标之间是错位的。上海每年30%中职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但其中大部分都放弃了原来的专业,这非常可惜。中职生唯一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专业,放弃专业去就业,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比不过外来务工人员。中职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很重要,应在专业上求生存求发展,放弃专业就意味着失去优势。目前江苏省发展中高职贯通的方式比较好,学生升学但专业不变,“技术链”没有断。中职生应沿着技术链提升学历,不应仅仅考虑学历提高,技术含量的提升更加重要。从这个角度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可以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陈嵩 上海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