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论

2013-04-29张国富

河南教育·高教 2013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高校

张国富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新形势下,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功能,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的具体尝试。《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为此,围绕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功能,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功能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是指由教师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广义上是指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标,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所开展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局限在狭义上去理解和实施,既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从广义上来理解和实施。它应包括四部分:课堂实践、社会实践、日常行为规范实践、网络沟通型实践。只要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的优势,形成合力,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征

第一,实践性。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教条。要使理论之树常青,必须深深扎根于实践的土壤,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参观”“访问”“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第二,社会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突出社会性,增进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维护社会进步、履行社会义务、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

第三,实效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注意促使学生在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实践体验中寻求学习的动力,这对于解决青年大学生知而不行、行而不知、重知轻行、重行轻知等知行脱节问题有很大裨益。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拓展到整个社会,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才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开放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使学生面向整个社会,呈现开放性。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了解改革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和要求等,学生能主动地按时代的要求去塑造自己。

第五,自主性。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参与者和当事人,实践主题的选择、实践过程的进行、实践报告的撰写等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正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激活学生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实践活动。

第六,互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拉近了师生距离,教师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社会问题分析能力,可以对学生理论学习的薄弱点、热点进行适当点拨和引导。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和讨论,营造良好的教学相长的和谐氛围,充分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互动活动。

第七,探索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从理论观点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收集信息进行“理论探讨”的钻研者,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既可用理论教学的成果指导学生正确观察社会实践,又可运用社会实践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同时还可将实践教学中没能解答的问题梳理出来,重点研究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探索活动,亲历探索过程,获得探索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愿望,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取新知的意识和习惯。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功能

第一,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只有把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在实践中解决大学生的“政治之惑”,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思想育人功能。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在实施过程中用主流的意识形态引导学生的思想,使大学生在多种文化激荡的时代,能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统领各种社会思潮,明晰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积极向上的文化与颓废的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在实践中能更好地发挥其道德育人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学生知荣辱、明是非,建立自己健康的精神家园,激发他们的崇高精神追求。品德教育比起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来是一个更为基础的方面。不能设想一个没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能够接受进步的优秀的政治思想,会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第二,认知功能。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大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提高认知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理解书本知识、验证理论学说,通过积极参与、深入实际、切身体验,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基本理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中知荣辱、明是非,正确地认知自己、他人和社会,消除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把理论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逐步转化为自己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三,优化功能。优化功能主要是指优化课程的功能。通过组织实践教学,在检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反馈了相关政治理论的实用性与现实指导性。以此为根据,可以使教师检查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和可行,并根据实际做出调整和优化。教学中,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并带到课堂,也迫使教师去探寻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而使整个课程体系更具有适应性和发展活力。

第四,提升功能。提升功能主要是指提升教师、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实践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及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相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无论是在准备实践活动计划之初,还是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之中,都将促进教师自身理论的丰富和技能的提高,正是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加强对实践教学模式和规律的研究,加强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更能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社会实践把丰富的活动内容和五彩缤纷的现实环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多种兴趣,激发新的探索欲望,陶冶高尚情操;社会实践能锻炼学生意志,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经历曲折、坎坷,有助于克服犹豫、胆怯等不良心理,学会用理智去克服奢望,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目标坚持到底;社会实践能促进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经受锻炼,可以扩大他们与人交往的范围,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形成独立、果敢、乐观向上的良好性格。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

一般来说,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容易落实,但社会实践环节却难以落实。因为在课外和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形式,其组织过程比一般课堂授课复杂得多,涉及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安排、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而且是经常性、长期性的活动,需要有细致、固定、规范的安排和组织。而现实中,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在具体安排和组织上不规范、落实不到位,缺少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很难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另外,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一般不愿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外地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2.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缺失

一是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由于学生太多,个别学生的自觉性较差,难以管理与指导,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较为松散,“放羊”现象严重。二是由于某些教师没有发挥出主导作用,从而使计划方案落实不到位,组织管理缺乏规范性。比如,在组织课堂讨论,写课程小论文,组织临时性参观、学习等活动过程中,应该在什么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什么时间参观和考察、什么时间搞社会调查、什么时间写课程论文,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形成严密的计划,使实践教学从形式到内容上有很大的随意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使实践教学的功能性大打折扣。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往往只是思想政治理论部独自支撑,势单力薄,缺乏学校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难以产生明显成效。

3.实践教学主体受众面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但是,由于一些实践活动,如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少数学生参与,而面向全体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指导,致使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简单应付,实践报告抄袭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

4.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数相对较少,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上课任务繁重,很难再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要求比较高,如虚拟实践教学的实施,它需要教师具备网络知识和技能,掌握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维护、改善等技术,熟练运用相关软硬件的知识和能力;网络开放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视野宽广、知识全面、思维创新,唯此,实施的虚拟实践教学才有可能既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又能以其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做到这些,显然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5.落到实处的实践教学形式少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的实践教学形式很多,如案例讨论、辩论、演讲、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网络虚拟实践等方式,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多数只运用一到两种方式,更多的是依赖于课堂实践教学形式,或者仅在寒暑假布置学生完成一篇调查报告。这种局面同大学生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需求难以相适应。

6.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

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数量较少,辐射面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同时,实践基地对自己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意识不强,其作用也仅仅局限在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走马观花”式参观的层面,其功能并没有真正得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需要全社会予以配合,但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实践教学场所只是安排与之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观学习,却拒绝接受其他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失去了稳固的课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进行。

7.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当前,经费不足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瓶颈。尤其是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各种经费相对短缺,问题就更为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是在校外开展活动,需要吃、住、行等花费,在校内搞活动同样离不开资金支持。由于财力的限制,为教师实践教学、外出考察提供的资金有限,更难以为全校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正是由于经费的缺乏,实践教学活动很难有效、持续和长期的开展下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有以下四个模块:课堂实践、社会实践、自我实践和网络虚拟实践。

1.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是指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改变学生听课的单一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课堂实践教学包括专题报告、课堂发言、小组讨论、演讲、电化教学、案例分析、辩论赛等方式。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课堂教学相互依托。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化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强化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的能力,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可以分为三类:以思想教育为主的实践教学,具体表现为实地参观、考察、调查、寻访等;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具体表现为见习、挂职、协助工作等;以服务社会为主的实践教学,具体表现为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社会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3.自我实践

自我实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实践活动。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实践,使他们具有独立、主动地选择行为方式的能力,形成与道德认知相一致的行为效果。自我实践的训练方式包括课外读书、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勤工助学、职业训练等方式。自我实践活动充分照顾到主体的内心需要与体验, 能够有效地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激发其参与意识, 将教育内容及要求渗透和潜隐到大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网络虚拟实践

网络是现代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的新手段。近年,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越来越为各级教育部门所关注。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就是人们目前关注的重要教学方式,它具有传统实践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积极运用虚拟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而且可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途径和内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可以突破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依托网络手段,创设实践教学的虚拟情景,实施实践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各方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保障机制。其中,更新教学观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先导,措施得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投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任课教师认真负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学生积极参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根本所在。只有保障机制健全,保障措施得力,才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责编:赵 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高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