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璐:南方的热带植物
2013-04-29覃柳笛,刘雪琪
覃柳笛,刘雪琪
“小青的性格是不屑于人世间的事的”
记者与她的话题从《青蛇》开始。这是秦海璐最新演出的话剧,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由老搭档田沁鑫导演,大获成功。这几年,秦海璐先后与田沁鑫合作了《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等剧目,而不管是对红玫瑰还是小青,秦海璐都不自信,她觉得自己达不到角色要求的性感。
“在话剧圈30岁左右的中坚力量里没有人适合(演小青)。小青是天真烂漫的,活泼的,白蛇是计划好了的,一步一步的,小青是跟着姐姐,人世间的事情她都不懂,就是为了一个情字。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层次,浅一点的能看到小青就像个懵懂的小孩子,深一点的人能看到她性格中是不屑于人世间的事的。”她对本刊记者说。
凭借极强的塑造力和对角色的独到理解,她在舞台上迸发出了连自己都惊异的妖媚气质,媒体评价说,“形体之美令人沉醉”。她与同班同学袁泉(饰演白蛇)双姝竞艳,点燃了一个狂放的情欲世界。
观众在看完戏后笑问她:“做妖精好吗?”
秦海璐的回答尽显直率:“做妖精好啊!妖精没什么畏惧,不讲究教养和规矩,做事无遮拦,不控制自己的情欲。”
“用身体碰撞社会,透着一丝苍凉、一丝成熟,却偏偏葆有着女孩最天然的冲击。”这是田沁鑫导演对秦海璐所饰演的小青的解读,这也分明是对秦海璐本人最为贴切的诠释。
别样的演艺之路
出自于一个星光熠熠的班级——中戏96明星班,秦海璐和章子怡、梅婷、胡静、曾黎、傅晶、袁泉并称当年的中戏“七朵金花”,并和刘烨是同班同学。然而,无论是在求学的当年,抑或是多年后的现在,秦海璐都是班级里一个别样的存在。
狭长的眼睛,微厚的嘴唇,比起班里其他的女生,秦海璐的长相实在算不得惊艳。在一次陪同学见组的过程中,秦海璐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照片被工作人员撕碎丢进垃圾桶的一幕。这让本就对自己的长相不太自信,甚至不太喜欢演员这一行当的秦海璐开始质疑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于是,当同学们纷纷走进荧屏、银幕,甚至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之时,秦海璐选择了沉寂,安静地待在自己的世界里。
然而田沁鑫觉得秦海璐美得很有特点。或许是打小唱戏的缘故,秦海璐的眉眼之间,举止谈吐,都透露着一股子素净雅致的戏曲范儿,说话是暖暖的中音。有一次与她谈戏,田导又发现了她的性感,对面的她坐在一堆鲜绿色的热带植物中间,与之相映成趣。秦海璐也像是一株南方的热带植物,阳光,性感,风情款款。
她与电影的缘分早注定。临近毕业,秦海璐以“向演艺圈告别”的心态出演了陈果导演的《榴莲飘飘》,也正是这部电影为她迎来了金马奖、金紫荆奖等多座最佳女演员奖杯。
可是,正如电影《榴莲飘飘》中所表达的一样,旁人眼中所看到的风光、享受,也许正是当事人心里无法诉说的悲哀。在我们以为她的演艺之路会从此顺风顺水的发展下去之时,秦海璐却毅然选择了放弃。
当章子怡闯进好莱坞、胡静做起幸福少奶奶、袁泉在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之时,秦海璐也尝试着一个又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从白领到火锅店,从秘书到美发店老板。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事业受挫,又将她生生拉回到那个最为熟悉的领域——演戏。不过这一次,她已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演员、监制、编剧、歌手,秦海璐踏实地走过每一步路,一点一点向着自己“资深电影人”的梦想迈进。
独爱“提携新人”
也许是最初不被人认可的经历,让她对演艺圈新人的力量单薄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也许是狮子座女性仗义豪爽的大女人性格作祟,秦海璐似乎对“提携新人”情有独钟。她说:“拍电影很简单。只要让我看到他有想拍电影的欲望,就够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她主演的电影《到阜阳六百里》制作成本只有150万。“这还不是我演的成本最低的片子,最低的是《怒放》,只有80万。”
她愿意出演年轻导演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没有太多的商业考量,但充满诚意,饱含情感,也能让她以更自由的创作状态,恣意地投入到一个充满烟火味的角色当中,去感受角色跟演员的生命碰撞。有人问她是否特别偏爱演小角色,她说:我演戏从来没理性过。普通人最能打动她,因为“他们沉默但生命力极强”。
无论是电视剧《再过把瘾》中的新人男主角黄勐,还是与秦海璐合作的新锐导演张猛(《钢的琴》导演)、邓勇新(《到阜阳六百里》导演),都对秦海璐的人品、戏品赞不绝口。而秦海璐也在与这些新人的合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寻求新的自我突破。
为了帮助张猛拍摄电影《钢的琴》,秦海璐不仅零片酬出演,甚至还倒贴百万投资。在全片拍摄完毕,看过成片后,秦海璐更主动提出担任影片的“出品人”。纵使《钢的琴》最终输掉了票房,但这也丝毫不妨碍它成为很多人心中2011年最好的国产电影。这部电影中的工人们身上散发着不过于凝重、夹带着浪漫的忧愁,秦海璐认同这样的情怀,这让她与角色的契合度很高:“我对过去的岁月也有一种感情。”
有观众评论说,以前没把秦海璐往心里去,看完《钢的琴》才爱上了她。作为唯一的女主,秦海璐在一群糙老爷们中间大放光芒,镜头对她偏爱有加,从头到尾的歌唱部分几乎都由她领衔,承担了电影的抒情部分。她长得不算漂亮,但在片子里是很美的,略微用力的唱歌表情很有味道,有种戏剧性的惊诧,呼应着片子的苏联迷狂。
她的表演呼应着影片的主题,不再是宣泄和愤怒,而是把烦恼带回家、却还教它歌唱:幽默方式毫不做作,却勾起人会意的笑声;感情表达方式没有赤裸裸,却散发温情,正如工厂的冷色调衬托下她那跳跃的桔色围巾。秦海璐说,不必用段子堆砌出笑料,咯吱人发笑,东北口音本身就有幽默的因子。
全片中最给人惊喜的是结尾钢琴完工的那一刻,据悉,最早剧本中的琴在建造中途就被大家放弃了,并没有造出来。然而秦海璐签合同时最重要的要求就是钢琴必须完工。“我希望我的电影中要传递出善的意识,要让人看后觉得一切很真实,所以我在参与那些作品的时候给予的建议都会注入希望。”
同样,在影片《到阜阳六百里》之中,秦海璐继续传达着她所希翼的希望与光亮。片中有一个她特意设计的推开窗抛掉绳子的镜头,表达的正是从小便烙印在她心中的,对家庭的渴望。任何人都需要发泄的途径,即使无家可归的人也依然渴望家庭温暖。对秦海璐来讲,作品,可以传达黑色压抑的气息,但无论如何都不能丢失希望。
她形容邓勇新是“50岁的青年导演”,在她心目中,青年导演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是否纯真。回忆起当初邓勇新导演找她的情景,“见了面他一直没敢抬头”,但她却爽快答应出演。最初,导演找她只是主演片中曹俐的角色,一个在上海打工渴望回家的平凡女子。但当得知导演想讲述一个一群人“回家”的故事之时,秦海璐的眷家之心悸动了,她调动自己的理解重写了一遍剧本,由她口述,编剧组执笔,向人们展示了一段压抑、真实、却也不失希望的归家之路。
2011年,凭借《到阜阳六百里》,秦海璐于10年之后,以编剧的身份,拿到了又一座金马奖奖杯。谈到这十几年来的经历,她不无唏嘘地感慨道“成名真的要趁早”:正因为很早就经历了人生的高点和低点,如今的秦海璐已经可以冷静地面对批评和夸赞。“我不再需要别人的认可来肯定我的成功,这是少年成名对我心理上的历练。”
秦海璐是一位有智慧的艺人,她有自己的审美与意念,她并不满足于做演员去塑造他人笔下的既定人物,她渴望去做编剧、做监制,去决定电影的风格,主导电影的内容。她希望能成为一名“资深影视人”,就像施南生或是焦雄屏那样,“用最纯粹的情感去完成最有品质的电影”。
在演艺圈浮沉多年的她对物质欲望没那么强烈,她如今更愿意随性一些,并保持对生活的反思:“拍戏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活,可我的生活呢?” 如今接戏,她不局限于艺术的形式,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喜剧,“主要看剧本怎么样,剧本我喜欢就演了。可能这阵子有10个电影找我,演的就都是电影;中间有个话剧找我,我喜欢这个剧本的话,我就演话剧。重要的是,作为电影人,创作的热情必须在”。
银幕上的秦海璐常常鲜明、硬朗而尖锐,然而好友刘涛提起她时却感叹道:我要是有秦总那么柔美就好了。自小的孤单与独立让秦海璐习惯把自己包裹,封闭起来。也许,对她而言,柔美只是对亲密之人的专属品,冷硬的外表之下,藏着的,只是一颗需要呵护的娇憨之心。
不知演完那个自我、天真、张扬欲望的“妖精”之后,秦海璐能否试着拨开自己坚硬的心房?也许我们很快就能看到,那个褪去了孤单之后,更加明朗、别致而又充满希望的秦海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