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h血型弱D表型致新生儿溶血病及换血治疗一例

2013-04-29李世祥等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年6期

李世祥等

【关键词】 Rh血型;溶血病;弱D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48 文章編号:1004-7484(2013)-06-2992-02

Rh血型系统是目前已知的32个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一个。Rh血型由于其D抗原的强免疫原性而使RhD血型最具有临床意义。RhD血型具有多态性,除RhD阳性和RhD阴性外,还存在多种变异体,包括弱D、部分D及DEL型。现已有弱D、部分D及DEL型献血者所献血液使RhD阴性受血者产生抗-D报道[1-3]。笔者在1例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交叉配血实验中,发现产妇为Rh弱D表型,产生抗-D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产妇张某,36岁,汉族。孕3产1,既往人流2次;现第3胎足月剖宫产。张某之子出生后皮肤巩膜黄疸。总胆红素为530umol/L,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急需换血治疗,因配血困难送检。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四批抗-D单克隆抗体,谱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Rh基因分型试剂(美国G&T公司);DNA提取试剂盒(北京天为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日本久保田KUBOTAKA-2200细胞洗涤离心机,美国ABI公司PE-9700扩增仪,美国UVP公司UVPGDS-8000凝胶成像系统和DYY-6B型稳压电泳仪。

1.3 方法

1.3.1 血清学方法 ABO血型鉴定采用试管法;RhD血型鉴定选用4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抗D试剂进行抗人球蛋白方法检测;抗体筛选及鉴定采用抗人球蛋白方法用10个O型谱细胞和2附加的特殊表型细胞做抗体鉴定。具体方法参见文献[4]。

1.3.2 Rh系统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PCR-SSP方法,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150V电泳15-20min,在紫外光下拍照记录。

2 结 果

2.1 ABO血型 产妇张某血型为B型,患儿为B型。

2.2 Rh血型 产妇RhD血型在四批试剂盐水介质均为阴性,抗球蛋白介质中,两批阳性,两批阴性。Rh因子为ce;患儿RhD血型为正常阳性,Rh因子为ce。基因分型结果同血清学结果,产妇张某含有RHD基因。结果见图1。

2.3 血型抗体检测 产妇和患儿血清存在游离抗体。产妇血清和患儿血清与1-10号谱细胞反应,盐水介质中无凝集,抗人球蛋白介质中7号和9号不凝,其余都凝集。自身细胞均无凝集。增加11号Ce表型和12号cE表型细胞,确定抗体类型为抗-D抗体,见表1。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抗-D抗体效价为8。

2.4 交叉配血试验 与5例B型RhD阴性,表型为ce献血员进行交叉配血主次测均相合。采用B型Rh(D)阴性血400ml进行脐静脉或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技术换血治疗。

3 讨 论

Rh血型是输血医学重要的血型系统,主要包括D、c、c、E和e等5种抗原,其中D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血型抗原,是最具临床意义的Rh因子。弱D个体无论作为供者或是受者均具有临床意义。对于弱D孕妇妊娠Rh阳性胎儿或Rh阴性孕妇妊娠弱D型胎儿时必须实施Rh同种免疫监护[5]。

本次报道先证者为弱D孕妇,但是由于多次妊娠产生抗-D抗体。IgG抗D所致新生儿溶血,病情重,黄疸进展很快,如治疗不及时可致核黄疸甚至死亡。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原则是ABO血型同孩子,Rh血型同母亲。本例患者是B型,母亲是弱D表型。本例采用B型RhD阴性血进行的换血治疗。换入血液可换出大量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发生。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由于Rh血型系统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多态性和人种、民族等的差异,所以建立正确、准确的检测D变异体的基因分型策略、指导临床输血工作和新生儿溶血病等疾病的预防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Wagner FF,Gassner C,Muller,et al.Molecular basis of weak D phenotypes.Blood,1999,93:385-393.

[2] Legler TJ,Mass JH,Blaschke V,et al.RHD genotyping in weak D phenotypes by multiple polymerase chain reations.Transfusion,1998,8(5):434-440.

[3] Kyenog-Hee,Kim,Kyung-Eum Kim:Primary anti-D immunization by DEL red blood cells.Korean J Lab Med,2009,29:361-365.

[4]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测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社,1991:1052-1053.

[5] 熊文,秦建江,刘艳,等.一个弱D15型家系研究.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7,2(2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