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2013-04-29江长青
江长青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在广大农村地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南方一些地区,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已占到当地中小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留守儿童心理自卑、渴望亲情、道德情感缺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量有2290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6%。留守儿童在全国的分布也很不均衡。
一、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的状况
1.心理自卑,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一开始成绩非常优秀,父母在外地以擦皮鞋为生,当同学们知晓后,他深感自卑和羞辱,成绩每况愈下,在日常和这些留守儿童的交往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被问及父母的职业时,这些孩子总会稍稍停顿一下,眼角流露出些许低落,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显示出自卑。
2.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通常比同龄人懂事,能够理解父母的做法和尊重父母的劳动,由于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父爱母爱,他们需要和父母交流和沟通,向父母倾诉自己遇到的一些困难、心中的苦闷。当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们经常通过玩游戏来排解自己心中的孤独与寂寞。我们班上就曾有过这样一个学生,他下午一放学,为了省几块车钱,徒步到集镇网吧上网,一上就是一个通宵,我找到他谈话时,他说只有在玩游戏时才感到快乐,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受刑。父母忙着打工,无暇顾及他。
3.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
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自私自利。
4.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像梳头、洗脸、铺床、整理衣服和用品,打扫房间、缝扣子、系鞋带、洗鞋袜等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小事,在幼儿大班就应该会做。然而在已上到三年级的孩子中,也只有少数儿童能做到其中几点,即便是五年级的学生中还有很多方面没能做到。在他们看来,这些事情是监护人做的,从来不觉得这些应该是自己做的。
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原因何在
1.家庭概念模糊
0~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收入普遍不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对孩子的教育也就忽略了,加上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以为只要物质上满足了孩子就行,这些对孩子学习、身心发展极为不利。祖辈隔代抚养大多溺爱孩子,以生活照顾为主,对孩子学习的辅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学校教育不足
中国地大物博,教育资源分布却很不平衡,特别在农村,师资严重不足,有的班级五六十人,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在学习上、生活上很难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更是难以管理。
3.社会环境不良
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朽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为了对这些留守儿童全面负责,使他们成人成才。我们该如何做呢?
1.学校多给留守儿童关注
留守孩子远离父母,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应对留守孩子多一点爱心、多施温暖,可通过谈心等方式,帮助留守孩子树立自信,塑造乐观的心理品质。
2.发挥家庭职能
家长在教育理念上换换脑,在教育方法上变变脸,改一改以往传统的做法。由学校出面向在外打工的家长发出一封信,希望他们在跟家人联系时,不忘与孩子沟通交流。有可能面对面接触当然好,不可能的话,也该通过电话、书信、网络聊天等方式进行联系,在联系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事实上,亲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社会齐抓共管
加强网吧等游戏场所的监管,严防黄赌毒对孩子的毒害,在每个村委会设个图书室、多建几个游乐场,让孩子闲暇之余有玩乐的场所。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一起努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丰城市曲江镇草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