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2013-04-29苏传勇
苏传勇
摘 要: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且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在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而增加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学生;历史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也是创造的基础。在素质教育中,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的传统历史教学必须改变一贯的教学模式,在传输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他们对问题的发现和提出。
我们教育的现状重视的是历史知识的传输,培养学生对已知事实的接受能力,以此来渗透某种思想。时下,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只是对知识的简单接纳。这样无疑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仅停留在感知的水平上,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创造性见解。
长期以来的历史教学,使学生养成了以书为本、以师为准的思想,很少主动向老师发问,只是坐等现成,陷入了等待老师讲授知识、记笔记、背知识点、做题的套路。关于这种学生很少发问的现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想要发问的学生不敢发问;二是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发问。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静、死板。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自由的气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发问。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赞扬,这样就使学生消除了紧张的情绪,以更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中来。对待不同的答案和思维要怀着包容、开放的心态。
其次,教师要采取差异化教学,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有些学生基础好,就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并肯定他们答案中新颖、有独到见解的地方,引导他们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深层次地挖掘问题的实质。对待程度一般的同学,要注意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由问题的一点出发,进而探究问题的其他层面。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由注重“教”到重视“问”,给学生提供发问的机会和时间。
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老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相关。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自己先逐步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走出来,转变观念;另一方面,要基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作者单位 安徽省滁州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