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素质之我见
2013-04-29周亚丽
周亚丽
我认为,语文学习所要求的心理素质就该是:坚定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注意力,良好地沟通,有效地实践。
1. 增强自信。每个学生都希望学好语文并能正确运用。成绩差的初中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自信心曾被挫伤,当他们升入初中后,虽然也可以流利地发言,但语文成绩却实在不敢恭维,这与语文能力的高低不无关系。这时,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尽管怀疑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怀疑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明显的心理障碍。为此,我首先了解学生,考察他们的实际水平,分析他们的薄弱环节和有利条件,在课堂上“扬长避短”,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学生们词汇量特别少,就要求他们多阅读;学生们有时会词不达意,就建议他们熟背名家名句、名家句段甚至名家名作。其次,有计划地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对他们每一次取得的进步都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事实上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渐浓,当然也不再害怕成绩不会提高了。
2. 锻炼意志。学不好语文的另一个原因是意志不坚定,缺乏毅力。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慢功夫。也就是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些学生取得一点进步后热情高涨,豪情满怀,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搁置了当初的“豪言壮志”,虎头蛇尾。对这样的同学,要从思想上给予教育:“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同时还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我的做法是让他们完成规定的作业,并定期统计,当众宣布,奖优罚劣。营造“意志坚强,持之以恒”的气氛。这样做比泛泛地号召好得多。久而久之,学生的意志得到了锻炼,语文学习的韧劲也得到了提高,当然学习的心理素质也会水涨船高。
3. 集中神志。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良好学习心理素质的表现之一。注意力分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应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调节课堂的气氛,控制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通过举例、提问、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单调地接受重复的授课方式,使他们每节课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教师的备课要细要精,不但要使学生吃得好,更得让他们吃得饱。我要求学生们在学习新课前先进行预习,并尽可能地旁征博引,储备知识能量,以便课堂上能够丰富学习内容,并做好习题的预设,带着疑问上课,又在课堂之中将疑难解决。这样,思想的火花在人人积极思考、个个争先发言的课堂环境中迸发、碰撞,学习能力便水到渠成提高了,心理素质也顺理成章培养了。在每一节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避免注意力的分散,这才合乎一堂好课的标准。
4. 沟通感情。有人说:一个人只有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为了强化主体意识,教育教学中优化师生关系事关重大。语文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人际交往而达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再通俗些讲,就是进行有效地沟通。此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无穷的热能,这热能就能轉化为动能,推动他们的学习。教师不但要给学生和蔼可亲的感觉,还要理解他们的心理,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语文学习的总体设想,了解每一阶段的总体目标,使他们能跟你更密切配合。如果师生间产生了隔阂,教师不应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而要通过谈心,作耐心细致的工作,求得相互理解,良好的感情沟通,必然会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自主地学习。
5. 勇于实践。针对学生升入初中发言不热情的状况,在教学中应努力调动他们多开口,多动手。在课堂上,特别要照顾到两类学生:一类是原来基础较好的同学。他们爱面子,尽量请他们做好有把握的练习,避免让他们出“洋相”,以保护他们的热情,比如让他们在事先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一些背诵、发言、演讲等等;一类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做些难度较小的练习,比如给他们机会做一些朗诵、抄写、积累等等,从而不同层次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扩大活动覆盖面,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抓两头,促中间”的实践理念势必能带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