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的“导学案”
2013-04-29李文洁
李文洁
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关注史能鉴今、史能育人功能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基本内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就很好地实践了这一思想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新教材的特点,以专题为框架,专题式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探究性学习,在高三复习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这一方法。
一、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
高三进入复习后,原来的知识有些已经遗忘了。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整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预习习惯和正确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
二、重点和疑点让学生议论
学生对教材进行的预习只是培养了他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教材中的重点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现状,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在课堂教学中,除充分利用教材提供史料外,我还适当补充新材料(文字、图片、表格、实物等),创设新情景,给学生以广大空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阐述自己见解。
三、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
在复习中依据课标要求梳理基础知识、设置问题,即实现课标内容问题化,基础知识精细化。学案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设计导学提纲,由学生自主填写完学案的空白部分;另一方面设置一个个的问题,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训练。教学中必须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简单的问题解决重点和难点后,我把这一课的知识放在整体史观让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集思广益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变迁四个方面归纳。
设置合作探究问题,加强研究性学习。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强调打破思维定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在学案中针对某些开放性较强、思维量较大的知识设置探究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多角度分析讨论,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索、研究理论或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
四、结论让学生概括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的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因而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其关键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激疑、探疑、释疑,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取新的认识,得出新的结论。这是新课标的较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教学到宗法制度時,启迪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寻历史的遗留,对照所学知识掌握历史中的制度和现实社会宗法制的新现象,新功能,得出自己的新见解。学生所作出的调查和反馈是另人惊讶的。在教学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等这些重大事件时,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历史的基础上自主分析得出结论。尽管开始时不准确、不全面,但是学生经过几次训练后,慢慢找到了一些规律,锻炼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开阔了视野和思路,培养了他们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