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素养在实践中养成
2013-04-29杨少芹路文生
杨少芹 路文生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半归功于课堂教学,一般归功于语文实践。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学生写规范字、组织课外阅读、语言积累与应用、朗读训练与展示、强化口语训练等方面,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语文素养;“功半”说;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21-03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感悟到,教育成果一半归功于学校教育教学,一半归功于社会实践。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半归功于课堂教学,一半归功于语文实践。
我县从1998年9月开始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改革,至今已经坚持十四年多。从最初的指导实验班进行改革,到亲自带班异地实验,再到一个乡镇小范围实践检验,最后在全县推广,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07年7月,《提高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困惑与对策》获全国小语会一等奖;2010年,课题报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发表在《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上,2011年4月,该文又被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即时评价 让过程快乐 分项考试 让压力减轻》获唐山市科研成果二等奖。探索出了阅读教学、学生学业评价、语文课堂作业、日记作文互批互改等多项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也培养锻炼了一批德艺双馨的语文骨干教师。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改革,我们遵循陶行知先生的“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把儿童的功课表排满……通过实践,我们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课上教学生写字一笔一画,课下给学生搭建自由练习、展示风采的大舞台
十四年前,我们把学生写规范字作为小学语文课改的重要内容,一是考虑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如同人的相貌,是外在的美,相随人一生。二是练好字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所学校或一位语文老师一旦把学生写好字作为教学目标,就必须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大作业量是写不好字的。
除每篇课文学生字,老师一笔一画范写生字,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大方外,每天老师在黑板的固定位置范写三至五个生字,供学生仿写;也可让学生看生字表仿写,多少不限,仿写像即可。每天都进行评比,都有成绩,一月汇总评选“小书法家”。评定成绩和评小书法家是激发学生写字兴趣,长期坚持就养成了写规范字的习惯。由于所写字都是一类字,既练习写字又记住了生字,一举两得。1998年~2000年,我们组织三个实验班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每个班大部分学生都获得过一、二、三等奖。实践表明,课上指导、课下自由练习、即时评价、定期表彰的办法,像磁石牢牢吸引着学生,写有“小书法家”的小奖状,似乎有不尽的魔力。
二、课上让学生打开的是课本,课下给学生敞开的是书屋、书店
我们在实验之初制定语文改革方案的时候,就确立了教学从简的原则——简简单单学语文。会写会认的生字不折不扣完成,读通读顺读好课文,不做文字游戏题目,简化语文作业,每篇课文只做抄写好词、仿写好句、用喜欢的词写段话。学生做每篇课文的练习册一般需要60~80分钟,实验班的学生做简化的作业只需15~20分钟,节省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读课外书。经过一批语文骨干教师反复实践,只要学生熟读课文,熟读成诵,读出味道,读出感情,很少有难住学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008年,我县选派付喜果老师参加唐山市优质课评选,所选课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矛与盾》,所用学生是遵化市实验小学的学生,采用的就是以读代讲方法。我们要求讲课教师不用事先接触学生,不要学生事先预习,35分钟时间看学生能不能自读自悟,自己学会。上课后,出示课题,老师问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请举手。结果学生面面相觑,疑惑不解。于是老师一句话一句话领读,读出古文的停顿节奏,再由学生自读,指名读,学生领读,再自由读,展示读。经过反复朗读,学生已经熟读成诵了,再让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结果所有要学生理解的内容学生都自己完成了,没有用老师分析讲解。一节课,以读为主,实实在在,课文背诵了,内容理解了,学生靠自己验证了古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自读自悟理解的东西是真理解,靠老师讲出来的东西是一知半解,很难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学习能力。简化语文教学,以读为主,甚至以读代讲,不仅节省教学时间,而且增强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朗读一下子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聚在了一起,语文教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学生有引力,有兴趣。一个班形成了学习语文、学习朗读的氛围,班班都这样,又很快在一所学校形成学习语文氛围。这样的变化大大出乎校长和老师们的意料。
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源于课内。学生喜欢语文,喜欢语文的学习形式,喜欢老师,自然喜欢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读书的时间、地点很随意,课上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如优生完成了作业,可以读课外书。所有学生课下可以读书,回家完成作业后可以读书,每周还有专门的课外阅读课。按照课改要求,学生读课外书,每天或一周,都由学生负责登记阅读量,可以是多少万字,可以是读完几本书。每月评选“读书标兵”,也给读书多的学生发一张小小证书。我们是山区县,全县小学100%对学生开放了图书室。2011年5月,我们参加了东荒峪中心小学的读书汇报会。该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各班每月举行一次。汇报会上,一至六年级每个班都有个人、小组、乃至全体同学参与的朗诵经典诗篇、讲故事、好书介绍、读书体会等。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朗诵也是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和城里孩子相比没什么两样。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去书店买书、选书,培养了一批读书迷,这样也会影响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这些小书迷,一个学期下来,可以读完二三十本书,小学六年可以读1000多万字。我们不敢肯定今天的这些小书迷将来一定有大出息,但是我们相信将来有大出息的人里一定会有今日的小书迷!
三、课上让学生读书背书,为他们头脑输入大量语言,课下让学生观察世界,给足输出语言的机会
改变过去学生理解文章靠老师讲,取而代之的是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声情并茂地朗读、背书。作家梁衡写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我们很赞成。古人上私塾主要是背书,当今大班教学背书不是加重学生负担吗?有人怀疑,有人反对。什么是负担?学生不喜欢让他去做就是负担,学生做不到强迫去做就是负担。我们的教学改革,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是减轻学生负担。我们认为,乐学之下没有负担。
我们鼓励学生背书,不是一个班学生齐步走,全部都会背,而是有能力的全部背诵,能力小的少背,没有能力的不背,但至少要读熟,读出感情。如果学生学完课文,连读熟都做不到,老师讲解再详细,学生学到的东西也是非常有限的。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通过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多。只要是以读为主的课(区别于以讲为主),大部分学生当堂就能够背诵,这是我们许多骨干教师的经验之谈。对于背诵又多又快的学生,我们按月评选“背诵能手”,也给一张小小的证书。
课上让学生多读多背,目标就是大量积累语言,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我们倡导小学各年级都学习写日记,学会观察生活,学习思考生活,练习用积累的语言表达生活。不会观察思考就不可能发明创造。即使是一年级,学完拼音,也引导学生从一句话说起,写起,只要是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2007年以后,我们把语文改革推广到全县,开始两年,有的学校对低年级写日记坚持得好,有的坚持不好,有的甚至没有写。到了三年级,低年级没有写日记的学校,和低年级坚持写日记的学校比较,发现自己学校大部分学生写片段只写两三句话,而人家大部分学生能够写二三百字,语句通顺连贯。2009年以后,我县出现了一些学校的校长主动带着语文老师到学生坚持写日记好的学校去取经学习,由开始对课改观望,发展到主动学习课改,参与课改。怎样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学生互批互改,老师讲评等,每月评选“小作家”发证书鼓励。提到写日记的好处,小学语文老师都可以说出几点:培养个性表达、练笔习惯、会观察、会思考、学以致用……2012年6月2日,我县举行了六年级作文比赛,其中一题是向老师推荐人教版小语六年级课文《老人与海鸥》,要求不超过200字,一个学生写道:“老师,您相信人与动物之间会建立起深厚感情吗?读了这篇文章后,您将深信不疑。一位老人,数年如一日为海鸥喂食,海鸥待他如亲人一般,老人死后,海鸥们也悲痛欲绝,盘旋在老人遗像上空久久不散……这种可歌可泣的深厚感情,在人与人之间都很是少见,何况是在人与动物之间呢?这样美好的感情感动了无数人,也一定会感动您的!老师,您不想体会这美好感情吗?快找来《老人与海鸥》读读吧!”六年级的孩子用区区200字,语言表达如此准确,够作家水准吧。再看看学生参赛作文“改写古诗”,材料作文“写童话”,看那语言那写法,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四、课上教学生朗读技巧,课下用活动让学生自我欣赏
没有朗读就不是语文课。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的要求,但学生都要学习,都要训练。为了强化朗读训练,纠正应试带来的“哑巴语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以读为主,读出语文味,读出感情,还在每周增加一节朗读指导课。平时上阅读课,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通过指导课,不仅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而且是学生站在全班面前朗读。每次朗读课都经过老师指导,自由练习,同位互读,个性朗读、评分记录等几个环节。每月根据学生朗读课成绩评选“朗读明星”进行奖励,以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每当学生到讲台前朗读的时候,其他人既是欣赏者,又是学习者,大家互相欣赏,互相学习,自我陶醉。有些学校还组织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朗读对抗赛、经典诵读汇报会,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朗读能力。
五、课上让学生练小胆,课下让学生练大胆
口语表达一直是被语文教学遗忘的角落。以讲为主的课堂学生羞于表达,不愿表达,不会表达,不习惯表达,根源在于教师把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和时间独占了,过多地展示教师自己的口才,和学生“抢饭吃”。 面对当前大学生空前的就业压力,人与人、人与社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竞争更加激烈,各行各业都需要古代蔺相如、晏子那样的辩才和智者。培养辩才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虽然高考独木桥抑制了辩才的培养,所幸近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加试对此做了一点弥补,算是亡羊补牢吧。但培养口才的中小学黄金时期毕竟已经过去。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我们改革阅读教学为多读、多说、多听、多背、多写,为学生创造展示口才、个性朗读的机会。同时,我们设置口语课,听力课,每周各一节。学生听一个故事后都要站在全班面前复述、说感受;根据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或自己一周来所做、所见、所闻、所想进行描述,比一比看谁仪态大方,谈吐清晰,语言流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老师和学生合作,评定等级,按月评选“小演说家”。经过一年的训练,每个年级的每个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都会出现质的变化。
在教材培训会上,我们曾经和语文老师说过,语文老师很幸福,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所有社会生活活动都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素材,再没有任何一科具备这样的优势。正如语文课标所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研究、探讨、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挖掘、用好语文实践素材,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抓课堂教学,忽视语文实践,将使语文教学失去一半的光彩。
回顾十四年语文课改,如果我们不给学生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哪有他们在语文实践中的奔跑?如果没有多姿多彩的语文实践,学生也将永远是课堂上怕风怕雨、怕冷怕热的嫩草。我们感谢语文课堂,更感谢语文实践,二者的一唱一和,才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