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员眼里不能只有课

2013-04-29张惠英

关键词:教研员学校教师

张惠英

摘 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研员担负着比教师更高的教育公共责任,眼中不能仅有课。教研员首先应当树立“大教育观”,应当眼中有学生,眼中有教师,应着眼学校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教研员;教育公共责任;学生;教师;学校;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11-02

研究课、设计课、到学校听课、评课、甚至自己上课这是一个教研员的主要工作,似乎无可厚非。教研员虽不是教育行政官员,但他是教育工作者,他们担负了比教师更高的教育公共责任,教研员眼里不能只有课,眼里只有课的教研员在教育的道路上是走不远的。

一、教研员首先应当树立“大教育观”

许多教研员积极下基层学校听课调研,他们直击课堂教学现场,采集鲜活的教学素材,并面对面与教师交换意见,使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启发,这项工作很受各级学校和老师们的欢迎。但近来,我作为一个老教研工作者,不断反思这一听课、评课的过程,特别是对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民生之首,总感到还缺点什么。教研员在评课时,滔滔不绝评的是学科知识处理的怎样;例题选取是否得当;针对某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应当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教研员们还常常说:“大家不要就题论题,要多研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多研究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说得多好啊!老师们都赞扬教研员水平高。而我想说的是,教研员的评课是否也常常“就课论课”呢?在评课时,首先要追问评课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要评课?我们眼中有没有“大教育观”?如我们注意到这节课与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又有怎样的联系?我们注意到了一个教研员的根本任务是“带教师队伍,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教师提升师德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责任感”了吗?教研员是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除了应有的教学专业担当,在教育改革不断综合化的今天,我们本来就有自己该承担的特殊责任,那就是做贯彻教育方针的守望者!教育人首先要按着教育规律办事。

二、教研员眼中应当有学生

在一节高三文科的数学课上,教研员在听课,班上一共有50个学生,有5个学生趴在桌上睡觉(占到10%),讲课教师和听课者无人理会,课依然上得热热闹闹,直到下课了,那几个学生也没抬头。评课时,教研员也没有提醒教师注意组织课堂,要求教师课下了解困倦学生之原因,是因为学生身体不适,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还是另有因由。

一个教研员到一所县城热点小学听课,小学一年级的班额达到了102名学生,而且一节课只有少数的几个学生反复回答教师的问题,教研员评课时,依然说教师的课上得很精彩,学校领导听得春风得意。这样办学存在多大的隐患,这样的班级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教研员虽然当场解决不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但应当向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情况,督促尽快改变这种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班额的现象。

一个炎热的六月天,学生刚刚上完一节体育课,汗流浃背回到教室,一些同学急促地喘着气,一些同学抓住书本扇着风,教室还没有安顿下来,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心还没有安放到平静的教室里来,那个年轻的语文教师耐不住性子,已经开始解释课文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试想,这样仓促上课给谁听?这只能是讲给来听课的教研员了。教研员在评这节课时,关注的仅仅是这节课中的语文,而忽视了引导教师以人文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课堂表现,用智慧的肢体语言——如心疼的眼神、理解的微笑、耐心的等待等,就可以以静制动,使孩子们尽快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来!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帮助教师读懂学生也是教研员评课的重要内容。

三、教研员眼中应当有教师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每一个教师都有各自的特质和不同的教育对象——学生,不同特质的教师会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学生群体会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研员评课不能只按照自己的理解要求教师如何,而应当充分了解教师的特点,了解教师的需求,了解教师的缄默知识,了解教师面对的教学环境,帮助教师发扬自己的教学特色,特别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不照本宣科,说明教师有创新意识;对教研员的点评教师有时“不领情”,说明教师有主见。记得我在评一节因式分解课时,教师讲了“十字相乘法”,这一内容远远超出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我费了好大劲去给教师解释课程标准为什么不设置这一内容,但老师并不认同。后来我才了解到,他教的班级是全校临时组建的一个数学兴趣班,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多介绍一种分解因式的方法也无妨。

教研员对教师的诱导,不能“就课论课”,也不能脱离他们的教学实践空谈理论。面对中小学复杂的实践变革和现实困境,只有切合教师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才能将理论融入实践的土壤,这是阐释理论的一种重要路径,也是面向教师的一种重要演讲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间,需要找到一种互相联系的中间地带。从知识到能力的跨越,绝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对接,教研员眼中有了教师,才能够选择一种适合的言说技巧。这样,才有可能将外在的理论转化为教师内在的智慧,陈述性的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具体的现实能力。

四、教研员应当着眼学校整体发展

教研员由于经常下学校听课,而且,许多听课活动学校并未被告知。这种情况下最能看到一个学校生存的常态。学校周边环境如何?小商小贩常常堵在一些学校的大门口,不仅堵塞了师生的出入,而且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存环境。校园内的环境常态如教室、楼道、厕所的卫生环境如何,我们都能一览无余。一次听课,某学校的教学校长领着笔者穿过学校的一栋楼的走廊到另一座教学楼去听课,一路不时看到学生扔在楼道里的零食包装。教学校长很不好意思地和笔者弯腰将这些垃圾捡起。在这些垃圾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仅仅是学生习惯不好吗?显然,是学校管理有缺失。

一次听课,笔者发现某县一所学校的操场被建筑垃圾占了一大半。笔者看在眼里,并找师生访谈,结果了解到,由于学校盖宿舍,建筑垃圾放在操场已经半年多了,全校4000多名学生的体育课因为没有操场,停课半年多了。鉴于此,我找到校长和县教育局局长,专门反映此问题。很快,县里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们又恢复了往常的体育课。这个问题又说明了什么?校长的职责在哪里?我们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我们教育的责任在哪里?谁给了你权力置学生的健康于不顾?又是谁给了你权力蔑视国家课程的开设?

教研员这群特殊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做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者和服务者,做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和社会沟通的桥梁。以研究者的目光,用教育家的胸怀和胆识与广大教师一道发现并攻克学校教育发展中的顽疾,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虽然教研员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教研员的眼中如果不仅有课,更有“教育”。这样,教研员的工作就会在基层扎根,听课视导的脚步就会更加务实。教研员不仅应当是有效教学的专业担当者,更应当是教育这条大船的建设者和卫士。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变革的速度,回应社会的拷问,创造教育变革的基础,提升教育变革的质量。相信我们的教育离人民满意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猜你喜欢

教研员学校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学校推介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