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013-04-29陈玉波

关键词:语感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

陈玉波

当今,是信息迅猛传播的时代,摄取知识的简便与快捷,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多媒体课件,一时在语文课堂上独领风骚。感官上的新奇刺激也迎合了学生喜欢新鲜的口味;但是由于许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利于学生总体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不能让机器替代老师的作用,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要认清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只能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

多媒体教学适合展示直观性内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则是一种极其抽象的东西,比如朗读教学,很多语文教师以为只要课堂上让学生跟着多媒体听读,学生经过思索,就会有自己的体会与认识。殊不知,语文素质再好的学生,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朗读训练,即便是随着多媒体听读多遍,也不会把握好语感,更不要说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与认识了。所以,要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感,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朗读,不能光靠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亲自实践更重要。

那么,语文课堂上哪些内容适合用多媒体展示呢?

首先,最基本的字词。很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依赖懒惰的习惯,在读文章时,根本就不愿意自己动手查找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几乎每一篇文章中的生字生词,都要等待老师教才能会。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将每一课学生该会的字词在课堂上逐一地写在黑板上,这无疑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反之,若是将这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然后再配以教师的讲解,既避免了呆板与繁琐,又给课堂教学内容赋予了直观和趣味。教师省时省力,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基础知识的落实自然会水到渠成。

其次,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即人学。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在学习名家作品时,不但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更要让学生通过作品来认识作者、理解作者、走近作者,以此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比如鲁迅,这位在世界文坛凤毛麟角的作家,要想让学生认识他,理解他,并能感受到他那骨子里面人性的光辉,光靠教师三言两语的评说是不够的,而教师原原本本详细的介绍,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通过多媒体,从听觉和视觉上刺激感官来吸收信息,教师再适时、恰当地点拨指导,学生就会对鲁迅这位伟大的作家能有深刻的认识,鲁迅作为斗士的战斗精神也自会深深地感染并影响着学生。

第三,问题的设计。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课文、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但这一点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学生比较困惑的问题。要想让学生冲破迷雾,寻觅到美丽的胜景,教师就要设计出恰当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真诚的父爱,有的教師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章是怎样写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接着就将“望父买橘”的那一段进行了极其详细的分析,从衣着、体态、动作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解说,希望让学生能从中体会到父亲的拳拳之心;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时,如果将这一场景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从大屏幕上看到那一身青衣小帽的父亲,是怎样“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是怎样“慢慢的探身下去”艰难地穿过铁道,又是怎样“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的爬上月台……通过这样画面的展示,再加上教师激情饱满的讲解,学生自然就会理解肖像描写与动作描写的好处,自然容易理解父亲为什么过铁道那样艰难还要去给我买橘子的这一事情了。相信此情此景,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一定会深深地感动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学生也一定会深入的理解。

一位德国教育家说过,尽管学生们在电视机前可以看到玫瑰,但却永远闻不到花香。这就告诉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绝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影响和示范。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与学生情感的交流,都是多媒体所无法代替的。语文学习中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不仅要依靠教师示范性的讲解,还要依靠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如果说用了多媒体教学就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就势必会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入误区。所以,对于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认识到它在课堂上只是具有辅助作用。只有真正地理解和认识到这一点,语文教学才能展现其固有的学科特征,才能达到让学生亲近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语感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