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边城》审美意蕴的呈现与产生

2013-04-29付媛媛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自然美艺术美边城

摘要:在《边城》里,沈从文建构了一个恬静优美、和谐自然的湘西世界,自然美、风俗美、人性美三者共融,形成我们视野中田园牧歌艘的至美。在创作上,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使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将从美的存在、作品艺术魅力和美的主客体统一本质等角度来阐释《边城》所内涵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美的社会存在 自然美 艺术美 主客体契合

对于每一个喜欢《边城》的读者来说,这篇小说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使我们在阅读时不知不觉地便走进沈从文笔下的那个小城,走进那里的人群和他们的生活。可以说,在作品创造出的那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天地里,处处洋溢着美。

一、入乎其内——置身于沈从文建构的湘西世界体悟美的存在

“人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美的存在也是千差万别的,包括美的社会存在、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等”,本文就将从美的存在这一角度来分析《边城》的美学意蕴。为此,我们要把自己的思绪深入到作品之中,置身边城,以最投入的状态、最贴近的感觉去体悟,并从美的社会存在和自然美两个范畴来探讨湘西世界的美。

(一)《边城》中美的社会存在

“美的社会存在,是指存在于社会事物、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美,它根源于人类生产劳动,最直接地体现着人类的情感、理想和意志,呈现着人类生命的意义”。就类型来讲,美的社会存在主要有人的美、人文环境的美等。

人的美主要体现在人的内在心灵和外在形象两方面。“内在心灵表现主要体现在人的内在品质、人格、情感、趣味和理想等人性因素方面,并首先反映为人对生命自由、幸福生活的价值追求”。这种内在心灵之美在《边城》中以人性美的形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掌水码头的顺顺慷慨又能救人之急,明事明理、正直和平;他的两个儿子一个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一个为人聪明又富有感情;女主人公翠翠善良真诚,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小城里的人们都勤劳朴实、待人和善。这些描写很好地说明了作者建构的湘西世界里充满了人的美。沈从文在塑造生活于秀杰古镇的主人公时,不仅赋予他们美好的品质,还为他们打造了秀丽的外表。“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位晶莹明澈、秀美乖巧的少女形象;“傩送美丽的很,茶峒船家人拙于赞扬这种美丽,只知道为他取出一个诨名为‘岳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的两位主要人物都有着美的外在形象。

“人文环境的美主要由人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时代、民族、群体的社会关系以及物质生活环境所构成”。这种美具体到《边城》则更为集中地体现在“包括长幼尊卑、友爱和睦等人际关系和各种风俗习惯在内的社会关系”上。在这个小城里,人们过着极其安稳宁静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的纠葛和争斗,把他们紧紧相连的是善良的天性,因此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和谐的社会关系形式,积极地肯定了人自身的生命存在和价值,具有审美意义。

另一方面,社会风俗“以其合乎规律的生活表现形式,体现着人的内在生命和情感需要”,它“与人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和谐关系,对人具有现实的审美意义”。边城里有“端午节狭长朱红龙舟的竞赛,壮人心魂的蓬蓬鼓声,泅水能力抢夺大雄鸭子的游戏,元宵节奇光异彩的爆竹烟火,节日里妇女小孩头额上蘸着雄黄酒‘王字的打扮”,还有“走车路”(请人说媒提亲)与“走马路”(唱山歌求爱)的求爱方式等,真切反映了边城的风俗人情,充盈着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体现着湘西世界人文环境的美。

(二)《边城》中的自然之美

随着工业与经济的发展,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每况愈下。现实生活中渐渐难以找到真正纯净的一片天地。然而,沈从文却用他手中的笔和心中的画为我们构建出了一个最天然、最纯美的如田园牧歌般的湘西世界。在那座远离尘嚣的小城里,一切似乎依然保持着最原始、最真实的自然状态,处处透露着美的气息。

自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对人具有特定审美价值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品质特征”,它以鲜明、具体、丰富的外观形式令人产生直接、清晰地审美感受和印象,其形式主要有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等。在具体分析《边城》时,其所蕴含的自然美则突出体现为形象美,主要有两个特征——幽和秀。幽代表的是“一种优雅静谧的自然气氛或动静交融的意境”,常给人恬静清新、神志清爽的感觉;秀“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一种审美形态,常给人柔和、安逸、愉快的审美享受”。

在《边城》展现的世界里,翠色逼人的秀竹在晴朗的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一阵轻风吹过,留下婆娑曼舞;清澈透明的白河,鱼儿游来游去,如浮在空气里;桃花盛开在春季里,阵阵清香迎面人心;黄昏落日时,一层薄雾将河面轻锁;细雨淅沥,溪面一片烟……这里“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雕琢的天然之美,朦胧、清幽、秀丽,使人心旷神怡。

此外,小城里生活的人们有着灵巧的双手,城边的炮眼与墙垛;溪流边的绳渡与水磨;傍溪而立的白塔;山水环绕的村庄与小城;家家户户临水一面的吊脚楼;还有“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勤劳朴实的茶峒人,用近似艺术的方式装点着这座小城,每一个成果都体现着他们的劳动创造能力和心灵智慧,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效果,让人欣喜不已。

“边城”,一座如桃花源似与世隔离、宁静祥和的小镇,那里的自然环境明净、柔和,给人以安逸、愉快的享受。在那里清幽秀美的天地营造出恬静、从容的气氛,使人不忍离去。

二、出乎其外——以读者欣赏、接受的立场感受《边城》创作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以感性形式具体体现了人的生命意义、抒发了人的生命情感与活力的艺术形象及其创造活动的根本特性”,“更加集中地体现了人的生命追求、审美观念和价值理想”。阅读《边城》,还要走出文本,以读者审美欣赏、审美判断的眼光来体悟作品在创作上的艺术美。

《边城》的艺术美首先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大都体现了真与善的统一,是美的象征。翠翠的美源于天然,不仅外表秀丽,而且性情清明透亮、乖巧机敏;傩送聪明正直、勇敢善良,对于爱情既大胆心细又真诚自主。在翠翠和傩送身上,自然、真诚的理想人情与人性内含着纯洁朴实、诚挚善良的品质一起彰显。由此,作者最初的创作动机——“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散文化语言建构的静美情境中,人物的塑造被揉进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自然之美衬托人物品性之美,建构起人物界限淡化的幻化之境”。出色的人物塑造,不仅实现了作品中“人与自然完美契合”的人生理想,而且增添了小说艺术上的美。

其次,有人在分析《边城》时讲到“与其说《边城》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首诗歌,是一首‘俨然有形式完美韵律清新的诗歌,和调子柔软而充满青春纪念的音乐”。作品描写的故事通俗质朴,贴近生活,恰似为青春所做的纪念曲。在讲诉翠翠与傩送之间朦胧、唯美的爱情以及这座小城和谐、淳朴的人情、生活时,作者运用的是与之完美统一的细腻、深情的笔调。他如诗般优美、和畅的语言勾勒出的是静谧、纯净的美好意境,呈现出的是清新、柔婉的美学风貌。

《边城》虽然是在讲故事,但作者并不刻意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意欲在平静舒缓的节奏中娓娓道来,如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一般自然、流畅。他强调的是内心感觉与情绪体验的独特生动。“作者用水一般细密流动的笔致,制造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般的意境,使作品别具一番动人的清芬与雅丽。这种‘用故事抒情作诗,并具有诗的气质与超越性品格的小说,我们可以把它称作‘诗小说或‘抒情小说”。正是这样独特、成功的创作,使《边城》具有了最自然、静美的意境和风格,在艺术上的美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此外,除却唯美、和谐的基调,《边城》的迷人之处还在于作者赋予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的结尾。相比起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这样的安排更具有审美内涵。一曲爱情悲歌,带来的是淡淡的忧伤和薄薄的凄凉,形成了小说感伤、哀怨的气息,让我们既看到了生命的美丽与庄严,也看到了生命的不幸与悲哀。悲剧,因其结局在情感期待上的不完美而更能激起读者内心的波澜,更富有耐人寻味的意蕴,也更能触动人心。因此,《边城》的艺术美在形式与情感上得到了和谐、统一的彰显。

三、《边城》美的产生——主客体契合

对于美的本质这一问题,我更认同主客体统一论美既不在心,也不在物,而在心物二者之间的统一和相互作用中,即“美是主客相遇、彼此契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性质”。从这个角度可以较好地阐释《边城》中美学意蕴的产生,本文将从作者与作品、读者与作品两方面论述。

就作者与作品而言,《边城》之所以具有深厚的审美内涵是因为它是沈从文以自己全部体验、情感和态度对生命意义的一种创造性表达。“在翠翠和老船夫的身上,我们体味到了一种美中含愁、忧喜参半、亦喜亦悲、平和怡然中又不乏凄凉况味的复杂心理与多重意蕴,而这正是当时沈从文独特心境与生命体验的投影”。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曲折,他的创作道路也曾走得很艰难。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使他只能在艺术创作中寻找安慰,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也只能在小说中得以纾解。因此,《边城》中创造的那个绝美的湘西世界与和谐的小城生活寄托了作者深厚、浓重的个人情感。作者的生命体验与思绪感受伴着对美好生活的勾勒、憧憬一起融入作品之中,实现了对小说文本美的建构。作者将全部情思、美感都赋予作品之中,因而作品便生成了柔美、和静的意境,承载并展现着沈从文的内心体验和审美志趣。二者相契合,美自然而生。

另一方面,就读者与作品而言,《边城》以其丰富的审美内涵契合了读者对情感补偿和心理满足的期待和需要。补偿心理是指“读者在审美接受活动中,把艺术欣赏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补偿,为解决自身的缺憾、满足自身的欲望而提出的潜在要求”。现代的都市生活节奏快、竞争强,喧嚣吵闹、自私冷漠几乎将人最初纯净的品性全部驱除。这种与自然、健康人性相悖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的身心承受着重压,备受煎熬。人们渴望得到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补充,想要寻找一种明净、温婉的美,于是便有了对淳朴人性、和谐生活的期待向往。而《边城》建构出的那个世界、那种生活则正好契合了读者的需要,给人们在艺术的范畴里提供了逃离冷漠、喧嚣的现实世界的机遇。读者在《边城》中找到了心中盼望已久的净土,把它当作心灵休憩的完美角落,沉醉在和谐、空灵、纤洁、单纯的湘西世界里。读者的心境与情感和《边城》中所载的内容完美契合,美的享受便不期而至。

沈从文创作了一部《边城》,让众多读者爱不释手;《边城》构建了一个和谐静美的湘西世界使无数人沉醉痴迷。《边城》的美,入其内,表现为美的社会存在和自然之美;出其外,呈现为包括人物形象塑造、意境风格建构和爱情悲歌蕴含的审美效果在内的艺术美;究其根源,则在于作者与作品、读者与作品之间主客体的和谐统一。《边城》的美,至美。

参考文献:

[1]王德胜,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周沙,从接受美学看《边城》的艺术魅力[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4]王燕芸,刘晨,风景这边独美——论《边城》的双重美学意蕴[J],文学评论.

[5]马春明,论沈从文《边城》的审美内涵[J],北方文学,2011.

[6]朱玉红,浅谈《边城》之美[J],文学教育,2010(12).

[7]闫淑芳,浅析《边城》的思想意蕴和审美品格[J],文学教育,2010(4).

[8]陈丽贞,《边城》:人生观和美学观的修辞书写[J],文学教育,2011(6).

[9]石国庆,《边城》美学意蕴新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作者:付媛媛,中国矿业大学在读学生。

猜你喜欢

自然美艺术美边城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浅谈苏轼作品的审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