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叙事风格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2013-04-29沈国荣
摘 要:约翰·福尔斯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兼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多数作品中都体现了存在主义“自由”的主题。《法国中尉的女人》从多个层面体现了福尔斯的存在主义思想,是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个形象化的诠释。本文结合萨特存在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从叙事技巧的角度探讨小说中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
关键词:存在主义 自由 存在 荒谬
约翰·福尔斯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存在主义者。作为一名存在主义作家,约翰· 福尔斯一生致力于人类和人类存在的研究。在其作品中,他着重描写人类对世界上自由存在的焦虑和痛苦的追求,这是荒诞和可笑的。他在作品中展示他的哲学观做得很好。他属于哲学派作家,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很大。实际上,存在主义已经成为他生活方式和文学写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写了很多反映存在主义哲学并以自由为主题的书。《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在小说中,福尔斯描述了生活在维多利亚“黄金”时期的女人如何追求在一个黑暗、荒唐和丑陋的世界中的“自由”和“有意义的存在”。这本书传达了作者对自由和独立生活的沉思。一经出版,很快引起了读者的巨大反响,许多批判学家将其译成了不同的版本。
文献阅读后,发现外国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莎拉滑稽的行为举止。伯德·德博拉把她列为女权运动的先锋;第二,对小说的社会和历史价值的研究。詹姆斯·R·贝克的《约翰·福尔斯》对《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涵义已经做了简单的评论;第三,对于其叙事技巧的研究。传统文学采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角度,在那里小说家清楚地知道每件事。然而,当在一个受限制的角度写莎拉时,我们不知道她做事情时是怎么想的。但是,到现在为止,人们很少看到有人从人性和分析存在主义的角度翻译这部小说,尤其是让保罗·萨特的分析。以莎拉的存在主义为主线索,本文分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内容和形式去揭示它的存在主义主题。
一、存在主义的概述
1.背景 存在主义是存在着的科学。它出现在19世纪中期。一战的爆发打破了欧洲现代文明的优雅和乐观.战后的经济危机加剧了人们的焦虑和失败情绪。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理性的传播摧毁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人们进入了“精神荒地”时代。一定程度上,存在主义是机械化社会下精神漂流的产物。因此,存在主义可以被视为人类从艰苦生活环境下的自我解脱。
正如存在主义是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样,它盛行于一个更黑暗的社会,那就是20世纪。前半世纪经历了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其中欧洲国家的力量被削弱,阶级力量的平衡在国内外均被改变。战后,不同种类的社会冲突在欧洲国家愈演愈烈。结果,传统的道德标准面临着巨大地挑战。20世纪60年代作为相当反叛的十年被人们牢记。法国学生运动和美国的抗战运动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在英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进入了“自我至上”的时期,而这打破了许多作家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面对如此残酷的社会现实,存在主义作家比如约翰·福摩斯开始尝试在这个荒唐的世界中找到一条出路,但是失败了,所以他们选择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生活的意义。
2.存在主义的主要概念 存在主义源自克尔凯郭尔,丹麦的哲学家和宗教神秘主义者。由胡塞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拓展和强化。依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来看,成为人类只是存在形式的开端。因此,他们尝试从哲学的角度重新定义或者说重新发现“存在”的意义,从而唤起我们对于他们感觉到存在的惊讶。除却这一学说的不同学派,海德格尔广泛流行。他的中心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每个人都会死的事实”。另外,萨特的议题关于“我们人类在没有神的世界中的情境”在世界上广泛流传。作为最后一个发扬和提升教义的人,萨特被人们在现代哲学和文学的现代历史上拥护着。对于萨特的教义,最出名的是“存在优于本质”。我们可以用两点来总结其精髓。第一,存在的核心是自我意识。在这个假设前提下,人类在冷漠和充满敌意的世界里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被孤立的个体,并且遭受着生活的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第二,人类只要意识到他存在的荒唐就可以努力使他的存在充满意义,他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有选择命运的自由。
二、叙事风格中的存在主义
1.万能的旁白的消失 小说区别于传统小说主要在于它的写作技巧与它的主题完美呼应,荒唐感是自由体自我意识的象征。
不像传统小说的写作方法,作者采用有侵入性的旁白不断地提醒读者小说是被构想出来的,永远不能代表现实。另外,人物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来设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作者控制着。这种写作方式与存在主义的主题例如“自由”“荒诞”和“选择”等相呼应。就让保罗·萨特而言,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是不存在的。他反对作者是控制小说中一切甚至读者的上帝这样的写作方式。因此读者应该在读小说时应该保持头脑清醒。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化身为侵略性的旁白对人物形象进行评论,并指出情节可能的发展。
例如,在第12章中,作者安排了查尔斯与莎拉美丽的相遇。之后查尔斯知道了莎拉凄惨的生活现状而且知道他们相遇的那天莎拉正在考虑自杀。在这一章的结束,作者问“谁是莎拉?她来自什么样的阴影?”以此来提醒读者这只是小说。
另一个例子是查尔斯乘火车去伦敦找莎拉时,旁白化身为一个坐在查尔斯身边的大胡子形象。他装作不知道莎拉住在哪儿,也不知道她想要什么。他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查尔斯,他自己应该先经历哪个结局。
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写作是由作者作为书中一个人物形象的意识所操控的,在一定的点对行为、人物动机和可能性进行论述,并解释事情可能会出现的不同。能够同样容易地转换未来或者指出荒唐之处,小说家是反复无常的,不再是一个全能的上帝。一个空想家,他的诡计都是伪造的,或者只是一个晚到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个诡计多端的组织者。表达自由的意愿、玩弄小说的限制条件和社会习俗,作者想表明小说家的权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读者从一开始就应该头脑清醒,清楚这个构想中的世界的荒唐。“读者是自由和独立的”,福尔斯是以这种方式写作的成功的开拓者。
2.赋予读者的选择自由的权利 通过扮演侵入性的旁白,约翰·福尔斯在小说中自由地存在来提醒读者这个虚构的世界。以这种方式,福尔斯对读者自由意愿和对自由的选择表达了尊重。
最好的例子是作者在小说中计划了三个结局。他把哪个是合理的选择权留给了读者。其中一个结局查尔斯完成了他对厄妮丝缇娜的承诺。他们结婚了,而莎拉的命运并未提及;第二种结局是查尔斯毁了他与厄妮丝缇娜的订婚,成了一个被剥夺继承权和名誉扫地的人。他最终找到了莎拉,她没有通知他就逃到了伦敦。查尔斯发现他小女儿的存在暗示了皆大欢喜的结局;第三种结局,莎拉决定去寻找自由和独立,拒绝和查尔斯一起生活。最后,旁白再次出现提醒读者尽管不令人愉快,最后一个结局和前面的一样合理。就像约翰·福尔斯评论得那样:“如果你创造一个欢喜的结局,会给人一种错觉,你解决了一生的难题。毕竟,生活不是那么令人愉快。”
就像提到的那样,小说的结局,所有的人包括旁白都死了。只有读者还活着。这种安排使读者意识到创造性地读法成为可能。前两种结局给了读者空前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作者也想让读者经历存在的感觉。在最后一种结局中,读者被扔进一个绝对孤单的世界,这就迫使读者去经历存在主义的焦虑和空虚。对读者而言,哪一种结局是真实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结局的力量把人们放进了一个空虚的世界,使他们突然意识到现实世界的残酷和荒诞。
在《法国上尉的女人》中,作者描绘了男女主人公打破传统社会的束缚和重建他们新的自由生活的旅程。作者在小说的很多方面传达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没有上帝主宰世界。意识到这一点,人类不再被上帝束缚,是完全自由的。充满层次和道德束缚的社会是荒诞的。人类在荒诞的社会中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他们的选择也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艺术引领自由的个体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就像上面描述过的,存在主义是特殊社会背景和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哲学家试图把人类从困难境遇中解放出来的另一个尝试。
文化和文学共同存在。西方文学的历史实际上是历代作家追求精神解放的历史。历史快速向前发展,然而伟大的思想家和他们的作品将永远不会被埋葬于尘埃中,相反,他们将变得越来越明显和重要。
参考文献:
[1] Heidegger, Martin. Poetry, Language, Thought[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1999.
[2] Jones, W.T.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 Wittgenstein and Sartre[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 1969.
[3] 徐崇温等. 萨特及其存在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 肖思新. 西方文学的精神突围[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5] [英]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M].张中载评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2012规划项目《整合“传统翻译技巧与当代翻译信息技术”,塑造e时代应用型翻译人才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 者:沈国荣,博士在读,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与翻译研究。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