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花鸟写生精神
2013-04-29武冬梅
摘 要:宋代绘画华美璀璨,一直以来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宋代花鸟画家对自然物象的写生精神,从苦心孤诣、深入自然,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画意勃然、胸有成竹;技进乎道,天工与清新;空故纳万镜,静故了群动四个方面论述了宋代花鸟画家对待绘画的忘我投入写生精神,通过文章研究论述,期待现代美术教育向宋画学习。
关键词:宋代画家 宋画 写生精神
宋代绘画华美璀璨,一直以来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正宗绘画的表现形式。南北两宋画家的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达到一个辉煌极至,是现代画家鉴赏、临摹的典范,它注重意象写实、以线造型,具有一整套传统理法程式的绘画样式。宋代绘画已经深印在当代学院派工笔画家心里,他们延续着宋代传统正宗工笔画样式并开拓出更赋有时代审美情境的新天地,通过对传统的深入研究和挖掘,达到更好的固守本跟继承传统的目的,尤其在现代中国画基础美术教育领域,在各种绘画技能融会的混杂中,重视继承传统正宗基础技法教育,挖掘传统技法潜力,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尊敬承扬传统绘画文脉,珍视辉煌璀璨的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从中寻找优秀的传统审美精神元素、表现符号,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珍贵源泉。
一、苦心孤诣、深入自然,神与物游、物我两忘
宋代花鸟画家深入自然,以自然为师,“外师造化”。黄筌《写生珍禽图》笔墨细腻,形象逼真,虫鸟安祥,极尽各不相同微妙变化。徐熙“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其余不足观也”,《图画见闻志》记徐熙深入生活:“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今传世凫雁鹭鸶、蒲藻虾鱼,丛艳折枝,园蔬药苗之类是也”。北宋赵昌传世作品有《写生蛱蝶图》,有《东斋记事》记录其“写生逼真,时未有其比”。他在写生时,对自然生态中物象的形态、色相、意境、品味、情趣、神韵细心体味,置身于物象中自然得到。
宋代画家苦心孤诣、深入自然写生,在师造化过程中专注致至,凝笃精神,经常是物我两忘之境界。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描述曾云巢画草虫的状态:“曾云巢工画草虫,年迈愈精。余尝问其所传乎?”无疑答曰:“是岂有法可传哉?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笔之际,不知我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此与造化生物之机缄盖无以异,岂有可传之法哉?”又苏轼描绘文与可画竹之身与竹化,物我两忘,物我合一,写生精神的高度集中,心灵绝对的自由与释放,画面方能无穷出清新。
庄子《齐物论》的庄周梦蝶,巧妙地描绘了物我一体,物我两忘的审美体会:“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也。此之谓物化”。庄子描绘了物我合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当画家凝神关注物象的时侯,对绘画全身心投入,主体想象进一步高度活跃,神与物游,往往能够达到完全自由创作的境地。
二、画意勃然、胸有成竹
宋代花鸟画家在写生上,一方面追求形象的逼真,称谓技的问题;一方面追求心灵上真实的映照,称谓写心的问题。宋人在师造化写生时,不仅是外形的肖似,更重要的要使画面达意趣、映照心灵意趣,刻画要深刻,表现优美形体,投入性情、精神,追寻意趣。观宋画肃穆宁静,这种画面的宁静是由心境营造出来的,是纯洁的心灵作用,由心境支配着画面,是作画状态的完全放松与自由舒展,刻画的一切物象不仅是我们看到的物象表面的真实再现,更是一种与自然忘我神遇之后,水乳交融,心灵释放的真情体现。黄庭坚曾有语:“虚心观万物,险易极变态。皮毛剥落尽,惟有真实在”。
宋代画家的平淡待世,超越自然所得,生活质朴无华,因而传达恬淡、苍秀、冷隽、质朴的画面,观宋画肃穆神奇,灵气惝恍,因而不知是天籁还是人籁。真实的心灵需要静心的观照,正如苏轼的观照己心、内省万物:“夫人之功,以静为主;神以静舍,心以静充,志以静宁,虚以静明,其静有道,逐物则功”。宋代画家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步入写生状态,进而物我两忘,即时产生作画的冲动与灵感的闪现,寓兴画意,拥有了绘画的冲动、灵感,进而画意勃然而兴,通过巧妙的立意、构思,把眼睛所观察到的、体悟到的,在头脑中生化成一种进行自由创造的境地,把特别想表现的物象转化成画面上的物象,呈现给我们看到的是将精神投入物象的画意勃然、生机无限创作的画面,施展技法画尽意在。
三、技进乎道,天工与清新
宋代画家思虑万千,以良好的心境观察万物,静心滤照观察所得;作画时又满负灵感、胸有成竹,寄兴画意,创造的画面是人造的天工,清新雅致的笔法,技法熟练、精微,随处尽显描画之能事;他们对待物象刻画精工之致,追求形象的逼真也符合自然生活的真实规律。宣和画院为创作提供了无比优越的人文环境,使写生能力达到空前绝后的水准。邓椿的《画继》中记述赵佶画禽鸟时的一种独特方法:“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更莫如也”。为了生动刻画对象,竟用生漆点目睛。另有“孔雀登高必先举左”,“斜枝月季”的细妙刻画,精究细审了然在胸。宋代的宫廷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上正稿前,必须将画稿呈上审视,经修改批准后方能上真,若稍有不尽意者,必涂去重新构思,故而,其作画态度谨慎敬畏,作画时常有焚香净几,以求心明如镜,严谨求实,获得巧夺天工之作。
宋代绘画具有笔精墨妙的笔墨精神,赵佶的绘画和书法有密切关系,其刻画翎毛花卉用长锋细笔,画好后即可随时题款落字,久而久之字体演变得瘦散,成为风格别致传世的瘦金体书。徽宗赵佶惟好书画,大兴画学,画事楷模,擅画墨花石,《画鉴》有其作画:“作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间亦入妙品者”。其所绘《祥龙石图》,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描绘太湖之石,一为他用自创的“瘦金书”所题诗句。太湖石以细劲的线描勾出富有变化的轮廓、结构,并以水墨层层渲染,表现了玲珑剔透的体态,与石相映画卷左部是其所题七言律诗一首,“瘦金体”书瘦散、劲秀而带富贵气,铁划银勾,清丽飘逸。又文与可画竹,墨韵气十足,根据《画史》记:“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自与可始也”。《图画见闻志》记其:“善画墨竹,富萧丽之姿,逼檀栾之秀,疑见可动,不笋而成者也。复爱于素屏高壁状枯槎老枯,风格简重,识者珍爱。自赋一字至十字诗”。是其所书也。
四、空故纳万镜,静故了群动
宋代花鸟画家写生的高超水准,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哲学思想,在学术上的“严谨求理”的学风是分不开的。宋代的文化背景是其绘画的精神土壤,以宋代文学为例举,其文学思想风格倾向平淡清远的艺术境界,道家的那种自然无为、存神养气的生活态度,释家的那种心性本觉、随缘自适的禅悦情趣,都对当时的文人心理与思想有很深刻的影响。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的《与子由弟》书云:“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无别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都将他个人的精神意识超越于物我之上,因而具有了一种涵盖万物的高尚品格。苏轼时常以在家和尚自居,“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苏轼的自与物化、与造物者游,突破小我的局限范围,旷观宇宙的胸怀,拓展了他生命的领域,是庄、禅思想对宋代文人的深刻影响。
宋代画家“严谨求理”的学术学风,逐追求万事万物都有其“理”,把握“理”就是把握万事万物的总规律。就能够寓情于理,得到物之情性,与自然相融为一体。宋人“格物穷理”、“尚理求真”对待事物的态度是严格与严谨的,对待物象的描摹穷尽其理进而精微严谨,无论刻画对象是一山一石,或一草一虫,都经过了殚精竭虑、苦心的经营。宋人“尚理求真”的理念,每于作画之际兼能顾及气韵与理法之同时表出,画家为了表现画境的超逸灵妙,以及文学的清新之思致,伴随幽美之情景,汇凝成为“以意造理”之机趣,糅合了诗文之清新韵致,从而创造了逸趣曼妙、韵味无穷之画面意境。
现代写生已远远不同于宋人的写生,西方写生观念的植入,写生不仅是对活的有生命的物,还包括石膏等无生命的物,在现代美术教育的背景下,写生更提升到对“技”的反复琢磨,对“技近乎道”演变成了一种心理尚难企及的愿望,在眼花缭乱的艺术现象与商业化市场运作背景下完成远远不同于宋代画家的精心创作,宋画经典历经百年依然辉煌璀璨,不得不令现代中国工笔画基础教育思量。从基础开始学习宋代花鸟画家精谨隽秀、恢弘博大的宋画写生品格,延续、呼应传统经典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笔墨语言是现代人无可推卸的重任,学习宋代画家“度物象而取其真”依旧是现代人不懈的追求和精神食粮,写生不仅有轮廓的形,更重要的是心印、物情,与自然和谐升华,写生之凝笃、执著之精神,静默观照,体味精神,艺术实践要“图真”,师造化而把握造化,忘我超然,排除一切干扰、世俗利害、功名贪欲,写物之生机,妙在平淡,而奇不能过也。
参考文献:
[1] 孔六庆.徐熙画派[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2] 武冬梅.解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致——宋人画写生精神论[J].西北大学当代艺术学报,2008.
[3] 蔡秋来.宋代绘画艺术成就之探研[M].台北:台湾文史哲出版社,民国66年版.
[4] 潘运告.美的神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5]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6] 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7] 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8] 苏轼.苏轼诗集卷三、卷六十[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 苏轼.黄州安国寺记[M].苏轼文集卷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作 者:武冬梅,文学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编 辑:郭子君 E?鄄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