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框架下《白象似的群山》的分析
2013-04-29戴茗柯
摘 要:评价理论分为态度、介入、级差三个系统。它是研究语篇中词汇语法框架所体现出的人际意义的理论。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简练、内容深刻,体现了人们对待同一事情的不同态度和思想道德水准。用评价理论对《白象似的群山》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小说语篇资源的深层次解读,展现小说中人物间的人际意义。
关键词:评价理论 《白象似的群山》 人际意义
引 言
海明威的作品颇多,多以简洁、凝练的写作风格著称。在他的作品中修饰性的词汇并不多见,这些用简单话语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了主人公们生活中的困惑、勇气和自尊。他那些看似轻描淡写、惜墨如金的作品却真实地表现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白象似的群山》便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故事以男女主角在对待女主角怀孕一事的不同态度展开,体现了两位主人公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小说中,海明威用简练、平实的语言对当时美国“迷惘一代”做出了诠释。为了进一步挖掘《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内涵,深层次体会作者的意图,本文试图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来研究该小说,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是如何在作者看似平常的语言中塑造并展开的。
一、评价理论介绍
评价理论致力于开发评价资源,尤其是语篇以及话语中的资源。该理论在兼顾研究语法的同时,着重于新词汇语法框架的研究。它主要关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三个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既聚焦隐性评价,又注重显性评价。如何表达词汇语法在语篇中的意义,从而达到人的交流目的是评价理论主要研究的方向。评价理论可分为态度、介入和级差三大系统。态度系统是核心,指各种价值,是说话人根据情绪和情感反应与参加者和过程之间的联系所做的判断。在情感、鉴赏和判断这三个态度的子系统中,情感系统是核心,人们正面或反面的感情由情感系统表达。介入系统是一系列语言资源,用来衡量说话人/作者的声音和语篇中各种命题和主张的关系。级差系统是关于对态度系统和介入系统程度进行分级的评价资源。
二、《白象似的群山》中评价资源的分析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擅长运用了“冰山原则”,表面上看,他只是用简单的叙述向读者讲述一个故事;但是,事实上他将自己想要真正传达的对事态的想法、态度和思想深深地隐藏于这些简洁的话语之下含而不露,需要读者仔细认真的揣摩、挖掘才能显现出来。这种典型的“冰山原则”风格在《白象似的群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讲述的是女孩吉格和男朋友在火车站等火车时发生的故事,大部分内容是以两人的对话形式呈现给读者的。小说中的“白象似的群山”象征着即将降临人世的孩子。对于女孩来说这是能给生活带来美好的生命,而对于男子来说这是个沉重的负担。故事主要围绕两人谈论是否留下女孩肚子里的孩子来展开的,对这样一个“甜蜜的负累”,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作者给读者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结局到底怎样,需要读者自己揣摩、想象。小说洋洋洒洒仅数千字,这只是读者都能看到的“八分之一”。表面看,小说主要以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为主,其实在字里行间,剩下的“八分之七”在读者仔细斟酌下会逐渐浮现出海面,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情感、思想和内心活动巧妙地展现给读者,引发读者的思考。
1.态度系统的体现 正如上述提到的,从字面看,海明威并没有把自己的态度、思想、认知体现在小说中,但是,他在描绘火车站周围景色的时候却运用了如下词语,例如:描写山的“long”和“white”,描写火车站的“no shade”和“no trees”,描写天气的“hot”等。这些词汇,特别是一些表“品质”情感的形容词的出现能让读者体会到小说发生时周围的环境,即在炎热的夏天,在毫无生气的火车站,对面是几座大得让人觉得喘不过气的犹如沉重负担一般的大山。这些品质形容词也给小说定下了基调,那就是男女主人公正在谈论的是让人觉得左右为难、心情压抑的事情。
因为海明威在小说中运用了“冰山原则”,因此,小说中并没有直接描写女孩的想法和心理状态。但是女孩的矛盾心理却又在这些看似普通的描述中显现了出来。比如,小说还通过男女主人公的一些动作来体现出态度系统。在故事开篇不久便出现了女孩的一系列动作:“sit at the table”“take off her hat”以及“put it on the table”。这些动作显示出女孩在内心已经做好了和男友讨论这个严肃问题的准备。而随后出现的“look off at the hills”既显示出女孩对大山的向往,亦即对腹中胎儿的渴望,也表现出了她不知所措的状态,尤其是这一动作在小说中陆续出现三次,更是把女孩心情躁动的程度清晰地展现给了读者。在关注女孩一系列动作的同时,男子的行为也是不能忽视的。他一边回应女孩,一边却把酒一饮而尽, 体现出了男子对女孩所提事情的决绝。当男子告诉她那是个简单的称不上手术的手术时,女孩一直盯着桌腿下的地面,她用盯着地面沉默不语的行为回应男子说的话,这是无声的反抗。在小说的结尾处出现了男子的若干个动作:“pick up the two heavy bags”“carry them”“look up the tracks”“come back”“walk through the bar room”和“look at the people”等,这些体现主人公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的动词都属于情感系统范畴,当然也是态度系统的一部分。在小说最后作者虽然没对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加以任何评论性的话语,但是男子焦灼不安、踌躇矛盾的内心世界一目了然。作者用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挖掘出了男主人公的自私心理,从而让读者对人性及当时的年代背景有了另一视角的体会。
2.介入系统的体现 介入系统主要通过情态、模糊词等表明语言使用者的观点和立场。
小说中,女孩一直在力争自己保留胎儿的想法得到支持,而男子试图用尽方法劝说女孩放弃。两人在对话时的语气和方式都是试图据理力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他们说话时总是愿意用“我想、我知道、我不愿意、我觉得”这种话语权的介入,显然暗示着两人都想让自己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情态手段评价的方式也运用在小说中,在男子劝说女孩放弃孩子的时候,他想要撇清自己的责任,试图让女孩亲自说出同意他的想法。为了达到这种硬中带柔的效果,男子在说话时策略地注意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他对女孩说,“If you don't want to you don't have to. I wouldn't have you do it if you didn't want to”,看似男子是在尊重女孩的意见,但是虚拟语气情态动词“would'n have you do it if…”的运用却是一种假设、设想,表明他不是真心想要尊重女孩的想法。
3.级差系统的体现 级差系统能够削弱或加强话语的语势并强化或模糊话语的焦点。
女孩起初表明自己想要留下腹中胎儿的态度时对男子说到这些山“它们看上去像一群象”,女孩的目的是想要借白象似的山来婉转表述怀孕这件事。但是在看到男子带有否定态度后,女孩的话语有所转向,这群山“看上去并不真像一群白象”。这两句话都出自女孩之口,但是前后却有明显的矛盾,女孩语气中带有着些许的妥协,似乎是她心中不情愿的表达,女孩话语语势的减弱表现出了其实她本身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也是模糊、不明晰的。而之后女孩再一次提到了白象似的山,但是这一次却变成了疑问句。“如果我说某某东西像白象一样,你会喜欢吗?”这好似相爱的恋人彼此最喜欢问的问题,当然也是相互间最普通的烦扰。因此这句问话体现出烦扰女孩和男子的根源,同时这也像是女孩在胎儿问题上的最后询问和挣扎。
在女孩第一次向男子提及那些山像一群象时,男子首先的反应是“我从来没有见过象”,他想用这种强硬的回答来断了女孩想把孩子生下来的念头。而当女孩稍带讽刺地回应他“你是不会见过”后,男人语气稍软地回答“我也许见过的”,他借以这种减弱语势的方式来缓解两人之间的紧张尴尬气氛。
除了减弱语势,《白象似的群山》中还出现了增强语势这一特征。劝说女孩做手术时,男子看到女孩态度有所强硬,他似乎想要缓和两人之间的紧张空气,于是对女孩说:“如果你不想做,你不必勉强。如果你不想做的话,我不会勉强你。不过我知道这种手术很便当。”表面上感觉男子对待这件事上有所妥协,其实他在“妥协”的过程中态度是由弱到强递增的。虽然海明威没有提及男子真正的用意,但是这种增强的语势能够清晰地表明男子的态度。
结 语
《白象似的群山》虽然结构简单,但在评价理论框架下不难发现,海明威写作用意明晰,小说主题深刻,人物内心思想刻画细腻。通过评价理论对小说分析,揭示了男女主人公在对待同一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同时上升到道德层面引发读者思考。由此,评价理论能够将语篇分析与小说相结合,向纵深层面探寻文学作品中的深度意义,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法和路径。
参考文献:
[1] [美]海明威.海明威文集.短篇小说全集(上)[M].陈良廷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 胡琴,刘孔喜.从评价理论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人物塑造[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62-6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编号:12522181)
作 者:戴茗柯,硕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外语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与英美文学研究。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