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分析

2013-04-29吴浩宇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

吴浩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呼声也愈加响亮。本文首先梳理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动因,最后勾勒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未来蓝图。试图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做出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 改革

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展历程

(一)经济封闭时期

1、阶段一:1949——1952

该阶段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在“奖出限入”和“兼顾进出口,照顾侨汇”的经济政策要求下,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该时期的人民币汇率是按照“物价对比法”为计算基础进行调整的,这一方法遵循了购买力平价理论。

2、阶段二:1953——1972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价格完全纳入国家计划,在计划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的主要职能是为经济核算和计划编织提供便利,不再充当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该时期人民币采用钉住英镑的方式。

3、阶段三:1973——1977

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各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也由过去的按“物价对比法”计算改为按“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汇率进入频繁调整时期。

(二)经济转轨时期

1、阶段一:1978——1984

1979年国务院决定改革我国汇率制度,即从1981年开始,除继续保留公布牌价外,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这种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双重汇率制,双重汇率制的实行对奖出限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缺陷也是明显的,如在贸易内部结算价的刺激下,出口企业对内抬价抢购,对外低价抛售,致使出口换汇成本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逐步调低公布的外汇牌价,使之逐步接近贸易内部结算价,从1985年开始,我国取消了贸易内部结算价。

2、阶段二:1985——1993

实行单一汇率制以后,我国基本上采用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国家根据国内、国际市场情况及宏观经济形势对汇率进行阶段性大幅调低。1991年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微调,改变了以前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为我国的汇率制度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经济崛起时期

1、阶段一:1994——1997

1994年,人民币汇率实现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主要表现在:第一: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现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并轨,成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第二,推行银行结售汇制,废止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企业出口所得外汇须于当日结售给指定的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同时经常项目下正常的对外支付则只须持有效凭证用人民币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第三: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为形成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机制。这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化方向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2、阶段二:1997——2005.7

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宏观经济陷入空前困境。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贬值压力,受危机影响,国内资本大量外逃。为了防止危机扩大,我国政府公开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因此,该阶段人民币采用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3、阶段三:2005——至今

2005年7月,旨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又一次启动。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考的货币篮子由世界主要货币构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民币汇率重新与美元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直到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成为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再度起航的标志。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动因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贸易摩擦增多

随着我国进出口差距的不断扩大,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政府以巨额贸易顺差为理由施压人民币,要求人民币升值至合理水平。其中,2010年3月,美国数名国会议员联合提议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名单之中。压力不仅来自于美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及G20会议上,巴西、俄罗斯及欧元区内多国首领均对人民币汇率这一议题表示了关注。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地不断完善,将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进而促进外部平衡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将尽可能地减少国际间贸易摩擦。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并不是迫于外部压力使人民币单向升值,而是增强汇率弹性,提高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的市场化属性。从这个角度上讲,汇率制度改革的关键动因并非外部不平衡引起的贸易摩擦。

(二)“三元悖论”困局

根据“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资本自由流动、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和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个目标中只能选择实现对自己有利的两个,而不可能同时实现上述三个目标。具体到我国实际情况,尽管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但是央行始终是外汇市场中余缺外汇的唯一供给者和超额外汇的最终购买者,由此可知,我国汇率制度从本质上讲依然是固定盯住。其次,我国货币当局对资本流动总体上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虽然我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是实际上我国资本流动已处于准自由或者半自由状态。综上,根据“三元悖论”,一方面我国确保汇率基本稳定,另一方面又同时实现资本准自由流动,最终无疑将使货币政策受到制肘。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我国资本准自由流动的状态与追求汇率相对稳定必然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适时推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仅可以消除汇率固定给进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将更大地释放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三)随着对外开放地不断深入,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稳定优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央行可选择人民币对单一货币 (如美元、欧元等世界主要货币)汇率保持稳定或者保持有效汇率稳定。每种汇率制度都同时具有优点与不足(见下表) :

在以上选择中,首先由于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国际大宗商品计价和国际贸易结算也多以美元为主,同时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份额中占比较高,所以人民币钉住美元显然优于钉住其他任何一种非美元货币,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但是,随着世界货币多元化趋势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同其他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贸易往来将愈加重要。由此,笔者认为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稳定的制度更为可取。

(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一国货币要能成为国际货币,关键在于该货币在国际市场具有普遍可接受性的程度,形成对该货币的需求。汇率形成机制是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制度因素,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具有高透明度、高汇率弹性等诸多优点,由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作为有力保障。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短期内,人民币应该以稳定有效汇率有目标,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同时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幅度

相比于人民币与单一货币之间的汇率,有效汇率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对外经济往来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人民币有效汇率同时也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随着一些世界上主要非美元货币与人民币波动幅度地不断扩大,甚至出现反向变动,仅仅控制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已经不合时宜,也加大了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难度。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控制人民币汇率变动,央行必须转向人民币有效汇率,将稳定有效汇率、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设定为短期目标。

同时,随着人民币汇率进入均衡区间,市场参与主体对人民币汇率预期不再是单向升值,而是双向波动。因此,我国政府应抓住这一机遇,适时适度调整汇率运行机制以增强灵活性,为将来进一步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夯实基础。具体地讲,可以将目前百分之一的日涨跌幅限制逐步放松,建立汇率波动的目标区,央行只有在市场汇率超过目标区域时才入市干预使之回归合理。在干预方式上,也可以采用外汇回购、互换、远期等多种工具灵活调节。

(二)长期内,形成由市场供需决定的自由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从长期的视角看,旨在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只是汇率改革蓝图中的短期举措,最终人民币将形成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在该制度下汇率水平由市场供需决定。随着我国由低劳动力成本和消耗自然资源支撑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由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的转变等一系列变革,外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步被内需替代,汇率水平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将逐步得到强化,进而促使汇率不断向均衡汇率水平趋近。

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管制地逐步放松,将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调节更有益于实现厂商和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同时将货币政府从束缚中释放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讲,长期内由市场供需决定的自由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亦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成功转型。

(三)在外汇管理体制和衍生工具市场设置协调的配套设施,有助于形成汇率市场化的内在机制

人民币目前已经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与此同时,外汇管理条例也不再要求出口企业强制结汇,企业可根据自身规划选择结售汇时点,个人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基本上也得到了满足,但是以上措施着力点在于放松对厂商和个人持有外汇的相应管制,然而对于对外投资以及外汇使用的管制仍然较为严格。所以,未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放宽厂商和个人对外投资的业务限制和汇兑限制,使厂商和个人灵活运用投资行为的全球化分散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也会加剧汇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进一步提高了持有货币的汇率风险。为了有效地降低汇率风险,适时开发外汇衍生产品,推动外汇市场工具(如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的发展十分必要。实际上,发展外汇衍生工具市场和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二者相辅相成,一个充分发展的衍生工具市场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平稳运行,而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亦为外汇衍生工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参考文献:

[1]陈学斌.抓住有利时机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复旦人民币指数网

[2]Krugman R.A Model of balance of payments crises[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79

[3]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后危机时代汇率市场化改革[J].社会科学,2010;4

[4]陆前进.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J].财经研究,2010;4

[5]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增加弹性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1

[6]宋玮.论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硕士学位论文,2011

[7]巴曙松、王志峰.当前人民币汇率争议的文献综述及改革的趋势[J].海南金融,2010;8

[8]曹婧、朱乾龙.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9]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J].上海金融,2009;10

[10]栗书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改革取向[J].现代财经,2010;01

[11]曹婧.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文献综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从药品价值链角度分析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股市产生的影响分析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改革创新(二)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物价影响研究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