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课堂中迸发生命的活力
2013-04-29符国娣
符国娣
一、背景简介
我多年从事小学体育教学,面对教材中那些学生早已熟悉的田径、体操、球类等内容,似乎激不起学生的好奇了,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如何贯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本人一直在探索着。一次无意中看到社区的孩子在滚废旧的自行车轮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废旧轮胎到处都有,何不通过学生玩他们喜欢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呢?因为我们的课堂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有生命力。玩胶圈是学生很喜欢的运动,而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心理学理论指出: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从他接触的周围环境中获得的。体育教学环境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包括场地、器材、教具之类的显性环境;一类是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隐性环境。这个案例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感体验的教学环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学练兴趣,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二、教学片段
(一)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抛接胶圈。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抛接胶圈的动作要领。
2.学生乐于展示各种抛接胶圈的动作。
3.积极参与练习,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注重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姿势的抛接胶圈。
教学难点:抛圈时的高度。
【片段一:玩圈】
师:同学们对老师手中的红、黄、绿三种胶圈也许不陌生,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作废的自行车、汽车的轮胎,你们知道今天老师拿来干什么吗?
生:给我们玩的吧!
师:今天老师把全班分成红、黄、绿三个队,看哪个队玩的水平最高。下面每个同学拿一个圈,看哪个同学玩的方法与众不同。
生:进行各种玩圈练习。有的在滚,有的在抛,有的相互套住在跑动,有的摆成各种图形在跳。
(课伊始,情已有,趣已生。教师通过语言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玩的世界,以学生最向往的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片段二:套圈】
师:同学们逛庙会时最喜欢玩什么?
生:套圈。
师:其实胶圈不仅可以滚,还可以用来抛接,老师知道同学们逛庙会时套圈的水平都很高,想不想拿胶圈来试一下你的本事呢?
生:想!
师:好,下面老师给你们几分钟的时间让你们先尝试一下,你认为哪种抛的方法能提高命中率。
(学生进行练习)
师:老师看了你们套圈的方法,真了不起!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哪组同学能告诉大家你们是采用怎样的方法套中目标的?各组可以先讨论,派代表回答。
生:双手侧身抛的比较稳,注意一定的高度就能套中,单手抛的比较远,但圈是竖的难套中。
师:好!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尝试都已找到套中目标的方法,下面红、黄、绿三队各选一名同学做你们套圈的猎物,他必须站在圈里,但可以一脚移动出圈去接你们抛的圈。我们看哪组套中的圈多。距离的远度,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力量大小选择。
生:(大家讨论后进行比赛。)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片段三】
师:同学们都见过渔夫捕鱼吗?下面我们也来当一次渔夫,看看你捕鱼的本领怎么样。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的鱼是很灵活的。你得想办法才能捕到更多的鱼。下面请各小组讨论。红队的同学先做渔翁,绿队和黄队做鱼,依次交换。看哪个队本领最高。
生:老师能不能让我们自己制订游戏的规则呀?
师:好,下面各小组讨论游戏的规则和怎样才能取得比赛胜利。老师也可以给你们一些建议。
生:(经过讨论后各组说出游戏的规则,大家同意后进行比赛。)
(教学设计要具有多样化和开放性,要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最后让学生给自己和小组创新、合作、参与练习等方面进行评定后,在谈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时,学生那激动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三、教学反思
三个组教学片段集中展示了充满活力、开放的教学环境。使我深刻地体验到: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要有角色意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决定新课程成败的前提。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开放、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氛围,正是走进学生心灵、弘扬学生个性的金钥匙。
(一)兴趣来源于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现有运动项目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使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能走进体育课堂。本课充分利用废旧的轮胎,“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器材不足问题,又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还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积极主动地去练习,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质。本课的“套圈、捕鱼”两个游戏,就是在学生的自学、自练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观摩、相互帮助、相互纠正,学生兴趣盎然,通过亲身体验找到了正确的抛接方法,并能根据练习时出现的问题,自己制订游戏的规则。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玩的乐趣、交往的默契、探索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本课教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三)玩中学,满足学生的天性
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玩是孩子的天性,本课通过“玩圈、套圈、捕鱼”等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十分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并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远度,让学生自己选择,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