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游记》中寺院的类型及描写特点
2013-04-29郑志国
摘 要:作为一部宗教题材的作品,《西游记》对寺院的描述较多。从坐落位置和性质入手分析,《西游记》中的寺院大致可以分为普通寺院、皇家寺院、下院、禅院、佛寺宝刹和妖寺几类。作者运用不同的笔法凸显了这些寺院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寺院 《西游记》 类型 特点
寺院指供奉神佛的庙宇,有时也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但一般是指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寺院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西游记》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故事。作为一部宗教题材的作品,自然对寺院的描述较多。
一
寺院是西行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走进《西游记》,作品给我们展现了种类较多且景象各异的寺院:金山寺、洪福寺、敕建相国寺、化生寺、观音禅院、灵吉菩萨禅寺、敕建宝林寺、敕建智渊寺、敕造护国金光寺、小雷音寺、国师王菩萨大圣禅寺、镇海禅林寺、慈云寺、布金禅寺、雷音寺、救生寺、雁塔寺、誊黄寺等,这些寺院共同构成了具有别样天地的“西游世界”。
从寺院的坐落位置和性质来分析,《西游记》中的寺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普通寺院。这类寺院在作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且均和唐僧及取经事业有很大的关联。作品中的这类寺院包括唐僧自幼生长的金山寺(附录部分)、召开水陆大会的化生寺(第十一回)、取经起点的洪福寺(第十二回)、僧房卧病的镇海禅林寺(第八十回)、金平府借宿的慈云寺(第九十一回)、陈家庄为取经四众创建的救生寺(第九十九回)、径回东土后演诵真经的洁净的雁塔寺(第一百回)。
第二类,皇家寺院。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笼络人心,麻痹思想,一般都打着弘扬佛教的旗号,用佛教思想统治劳动人民。其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广建寺院,广招僧尼,大力弘扬佛教教义,有的统治者还出资兴建寺院,从事佛事活动。这样的寺院就是皇家寺院。皇家寺院一般还会在寺名前冠以“敕建”、“敕造”等字样,以示庄严并区别于普通寺院。小说中东土大唐的敕建相国寺(第十一回)、乌鸡国的敕建宝林寺(第三十六回)、车迟国的敕建智渊寺(第四十四回)、祭赛国的敕造护国金光寺(第六十二回)等都是这样的寺院。小说结尾处写到的用来誊录真经副本的誊黄寺(第一百回)也可以算是这类寺院。
第三类,下院。“下院”一般是指大寺院的下属庙宇。作为寺庙的附属,下院同样设有佛殿,人们既可以把其作为进香途中的礼佛之地,也可以直接作为进香的目的地。下院还是香客们临时落脚和歇息的地方。此外,有的下院还有一项较为特殊的功能——僧人圆寂后,尸体在下院火化处理。一般说来,下院的功能往往并不单一,通常是几种功能的结合。小说中的观音禅院(第十六回)即是这种类型。作品中观音也称其为“留云下院”。
第四类,禅院。按照通常的说法,禅院是佛教寺院的一种,由佛教禅宗派别的禅师们所建,是供禅师们参禅悟道修行的场所。在《西游记》中,禅院主要是指菩萨修道的场所。如灵吉菩萨的禅院(第二十一回,小说中未出现寺名)、国师王菩萨的大圣禅寺(第六十六回)。
第五类,佛寺宝刹。《西游记》中主要指地处灵山的雷音寺。这里有如来、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三千诸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大众优婆塞、比丘尼、优婆夷、大小尊者圣僧等,是佛家至高无上的场所,被称作“西天”、“真境界”、“佛祖圣境” 、“极乐世界”。《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众便是要到此处拜见佛祖求取真经。
第六类,妖寺。小说中主要是指妖怪假设的寺院。《西游记》中黄眉大王的小雷音寺(第六十五回)便是一处妖寺。
二
《西游记》中的寺院由于因缘不一,故而各具景象,呈现出别样的景色。作者运用详略笔法,凸显了寺院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小说中对金山寺、洪福寺、相国寺、雁塔寺、誊黄寺等寺院的描写运用了简略笔法,只是一笔带过或只做极少的交代,缺少具体的描绘。
金山寺是唐僧被救地和生长地,洪福寺是取经的出发地。对于这两处寺院作者只把其作为相关的地点来交代,设定为人物出场和事件发展的背景,没有对其进行细致的描绘。对于相国寺,作者依托“唐王还魂还帐相良”的传说故事,侧重介绍它的建寺缘由,旨在让我们了解此寺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雁塔寺突出其“洁净”,故而可以作为真经原本珍藏布道之处。而誊黄寺是在长安城东新建的一座寺院,主要用来誉写真经。乍看作者对这些寺院的描写会觉得过于简单,实则作者有他的匠心用意。回头审视唐僧取经的整个过程,我们发现,唐僧取经始于和他有密切关系的金山寺和洪福寺,唐僧的命运和取经的缘由在这里做了明确的交代。到达西天功德圆满,径回东土后,真经珍藏于洁净的雁塔寺,誊录于新建的誊黄寺。至此,取经大业才得以圆满完成。这样一项伟业始于“寺”终于“寺”,很好地凸显了小说的宗教题材,形成一种回环完整的美。
化生寺、观音禅院、宝林寺、金光寺、小雷音寺、大圣禅寺、镇海禅林寺、慈云寺、布金禅寺、雷音寺、救生寺等寺院各有特色,作者运用详写的手法对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详细描摹。其中描写较为详实的应数镇海禅林寺。小说的第八十回是这样描述的:
青砖砌就彩云墙,绿瓦盖成琉璃殿。黄金装圣像,白玉造阶台。大雄殿上舞青光,毗罗阁下生锐气。文殊殿,结采飞云;轮藏堂,描花堆翠。三檐顶上宝瓶尖,五福楼中平绣盖。千株翠竹摇禅榻,万种青松映佛门。碧云宫里放金光,紫雾丛中飘瑞霭。朝闻四野香风运,暮听山高画鼓鸣。应有朝阳补破衲,岂无对月了残经?又只见半壁灯光明后院,一行香雾照中庭。
通过这段文字的详述,我们发现这座寺院山门、砖墙、琉璃殿、大雄宝殿、毗罗阁、文殊殿、轮藏堂、五福楼、碧云宫、后院等一应俱全。作者以此呈现出镇海禅林寺的构成布局和建筑特色。考察作品对其他寺院的描写,观音禅院和宝林寺也是如此。观音禅院出现在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小说写到观音禅院正殿前有名为“观音禅院”的匾额,寺院建筑“钟鼓楼高,浮屠塔峻”,山门、正殿、禅堂、方丈等一应俱全。寺内有二百三十余名僧众。宝林寺出现在第三十六回,规模更大,有度牒的僧众就达五百人,还有二百八十五房头,其建筑规模和僧侣规模可见一斑。
三
作者描绘寺院,注重在突出佛门色彩的基础上渲染周围的环境氛围,展现其幽静深邃、高洁无尘的特点,营造出一种壮丽美和环境美。于普通寺院,描摹其环境幽深,超俗气象;于皇家寺院,刻画其建筑宏伟,富丽堂皇;于禅院宝刹,则展示其祥瑞美幻、神奇幽谧。下面不妨让我们走进作品,一同来品鉴其中的韵味。
先看玄奘讲经的化生寺。此寺出现在《西游记》的第十二回。这座寺院“幢幡飘舞,宝盖飞辉”,“瓶插仙花,锦树辉辉漫宝刹;炉焚檀降,香云霭霭透清霄”。唐长老在此主持“水陆大会”,超度亡灵,参禅讲经,普济众生,宣扬佛法,祈福家邦,被观音菩萨选为真实有德者,定为西天取经人。在小说的第九十九回,唐僧在阔别几年后又来到了陈家庄。陈家二老感念唐僧师徒的救拔深恩,遂建立了救生寺。此寺同样脱俗超凡,小说中是这样描绘的:
山门红粉腻,多赖施主功。一座楼台从此立,两廊房宇自今兴。朱红隔扇,七宝玲珑。香气飘云汉,清光满太空。几株嫩柏还浇水,数干乔松未结丛。活水迎前,通天迭迭翻波浪;高崖倚后,山脉重重接地龙。
这座寺院选址讲究——前有活水,后倚高崖。建造齐整——红粉山门,朱红隔扇,楼台一座,僧房两廊。环境清幽——松柏傲立,香气萦绕。把那唐僧师徒四人看得个个喜上眉梢。若置身于这样的寺庙,我们定会心旷神怡,望而生敬。
在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中,唐僧来到了慈云寺。此座寺院同样脱俗超凡:
珍楼壮丽,宝座峥嵘。佛阁高云外,僧房静月中。丹霞缥缈浮屠挺,碧树阴森轮藏清。真净土,假龙宫,大雄殿上紫云笼。两廊不绝闲人戏,一塔常开有客登。炉中香火时时,台上灯花夜夜荧。
碧树掩映下的珍楼佛阁,伴随着月静云萦。紫云霞光之中,依稀入耳的经语钟鸣,更为之增添了几许不同于凡间俗地的清雅。
宝林寺、智渊寺、金光寺等皇家寺院则是另外一番景致。其建筑风格上大都宏伟磅礴、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彰显着皇家的国力和威严。小说第三十六回,作者用以下诗作描写了“敕建宝林寺”的盛况:
八字砖墙泥红粉,两边门上钉金钉。迭迭楼台藏岭畔,层层宫阙隐山中。
万佛阁对如来殿,朝阳楼应大雄门。七层塔屯云宿雾,三尊佛神现光荣。
文殊台对伽蓝舍,弥勒殿靠大慈厅。看山楼外青光舞,步虚阁上紫云生。
松关竹院依依绿,方丈禅堂处处清。雅雅幽幽供乐事,川川道道喜回迎。
参禅处有禅僧讲,演乐房多乐器鸣。妙高台上昙花坠,说法坛前贝叶生。
正是那林遮三宝地,山拥梵王宫。半壁灯烟光闪灼,一行香霭雾朦胧。
接着作者又借三藏的行踪和所见展现了宝林禅寺的二层山门、装塑威仪的一对金刚、寓风调雨顺之意的四大天王相、乔松翠盖中的大雄宝殿和后门处倒座观音普度南海之相。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会发现宝林寺的皇家气派表露无疑。从坐落位置来看,宝林寺选在“林遮三宝地,山拥梵王宫”的钟林毓秀之处。从殿堂配置来看,宝林寺既有万佛阁、如来殿、文殊台、伽蓝舍、弥勒殿、大雄宝殿等佛殿,又有看山楼、步虚阁、参禅处、演乐房、妙高台、说法坛、松关竹院、方丈禅堂等僧人活动的场所。从建筑规模来看,“迭迭楼台藏岭畔,层层宫阙隐山中”足见其恢弘,“七层塔屯云宿雾,三尊佛神现光荣”足见其奇幻,二重山门四进院落足见其深邃,而“万佛阁对如来殿”、“文殊台对伽蓝舍”又见其对称美。凡此种种岂是一般寺院能匹比。
小说的作者在注重描绘人间寺院的同时,还运用诡异的想象把“西游世界”创造成一个幽谧美妙、神异奇幻的艺术境界,佛寺宝刹雷音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雷音寺是《西游记》中如来佛祖修行和布道之所,是唐僧师徒虔诚朝拜之处,坐落在祥光万道、瑞蔼千重的灵鹫高峰。此寺不同于天宫的富丽堂皇,呈现出一派祥光瑞气,安泰祥和,让人倍感这里是一块庄严安然的净土,正是书中人物所言的“极乐世界”。处在灵山这静幽雅致之地,雷音古刹更显得无与伦比:
忽见一带高楼,几层杰阁,真个是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栋宇接云屏,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此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真堂谈道,宇宙传经。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凤仪翔万感灵。
雷音宝刹处处透出的人间难觅的灵光仙气,涤荡人心,让人忘忧去烦,超凡脱俗。这里没有世俗的纷扰,不见红尘的浩劫,难怪让世人魂牵梦绕,梦寐以求: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牺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宝刹周围的珍花异草、珍楼琼阁笼罩在祥光紫霭之中。于奇峰异石、灵花蕙草、凤鸣鸾舞、蕊宫珠阙中显示出与凡间的天壤之别。读到这里,我们似乎也会忘却烦恼,抛开功名,在这般如诗如画的意境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
寺院是《西游记》中的重要场所,引人注目。小说作者通过对寺院不同类型、不同笔法的详细描绘为我们品读著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以此角度审读这部巨作,我们不难看出《西游记》的很多主要事件确是在寺院发生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寺院就没有《西游记》。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 竺洪波.《西游记》自然审美观阐释[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7).
[3] 杨光熙.《西游记》中的寺院——兼谈《西游记》的产生时代与地域[J]. 名作欣赏(中旬刊),2009(9).
[4] 连振娟.《西游记》与道教生命文化[J].江西社会科学,2010(12).
[5] 贾海建.神怪小说中山岳描写的特点及作用——以《西游记》为中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ZW040)
作 者:郑志国,文学硕士,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小说美学。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