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探微

2013-04-29马志君

新课程·下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德育

马志君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它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搞好德育工作,要有正确的数学德育教育指导原则,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恰当地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育;德育;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和途径

德育是“五育”之首。新的课程标准关注人的发展,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正确的数学德育原则

1.潜移默化原则

数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其德育因素以隐性内容为主。因此,数学中的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口号式的说教,不能将数学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这样将有失数学课的本质。数学中的德育大多是“润物细无声”的。

2.因材施教原则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应针对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此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德育因素,要防止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贴形式主标签。

3.持之以恒原则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中渗透德育也应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合作原则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数学中的德育也不可能是单枪匹马。数学中德育应与其他学科中的德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德育无处不在,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德育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3.发扬教学民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人格

在班级中,总是存在学生学习的差异,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常常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而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又往往表现腼腆,不敢提问,这样在班级内部往往会造成学生间地位的不平等。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于暴露的问题,通过教师或同学进行纠正,使课堂上形成人人参与的、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数学教学,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

4.利用“数学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到处都是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例如,“0.618”这一数字,数学上称为“黄金分割数”,按此比例把线段分割做成像框给人以协调的感觉;它可以把圆十等份,做成正十边形,连接对角线又可得到正五角星;另外,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个最佳藕合系数,其变动范围在0.617~0.675之间摆动,正巧把黄金分割值0.618包括在内……这些都并不是巧合,而缘于数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美。

5.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6.利用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激励学生奋发学习,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三、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误区

1.切入不合时宜

有些教师为了进行思想教育而不顾与教材的实际内容有无联系,生拉硬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从整体结构上肢解了数学课堂,影响了所应达到的效果,从而造成学生接受上的障碍,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教育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2.产生形而上学的观点

数学教材中讲生产总是增产的,讲成本、物价总是下降的,讲用电、用媒总是节约的,这是一厢情愿,片面的,是对社会的错觉。世界上的事物是极其复杂的,产量总是有增有减的,物价总是有涨有降的,节约与浪费总是同时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不注意纠正,容易使学生形成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念。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何兴洲.初中数学德育渗透初探.当代教学论坛,2011(3).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