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迁移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013-04-29周小凤
周小凤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诸多迁移现象,充分利用迁移思维进行物理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技能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有效方法。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迁移及其对教学的启示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迁移 教学启示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迁移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迁移。
由于物理概念之间存在迁移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物理概念时可以通过事先举出不同事例,与要进行讲授的概念内容进行比较,进而引出新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物理思想方法的迁移,加深对概念的认知,降低复杂概念的理解难度。如,在教学库仑定律点电荷概念时,教师可从复习质点的概念入手,通过找寻质点概念与点电荷概念之间的同质因素,建立起两者的联系,进而以质点概念为类比对象,引出点电荷的概念。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规律的迁移。
高中物理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往往是较抽象的知识,会增加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找寻抽象知识中蕴藏的物理规律,并通过规律迁移,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规律理解新的知识。如,在教学弹力做功及弹力引起的势能改变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复习重力做功及重力引起的势能改变规律,进而将规律迁移到弹力做功及弹力引起的势能改变的学习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方法的迁移。
数学与物理存在较高的关联度,在物理解题中经常会用到数学思维方法。高中物理中有一部分难题均能够运用数学思想迁移予以解决,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化归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图像求解法、方程函数思想、几何图形法、数学比例法、数列极值法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如,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可采用三角函数法、正弦定理法、几何图形法;在解决位移时间类问题时,可采用直角坐标系法;在解决电流、电压变化范围问题时,可采用数学模型、不等式求解等方法。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迁移对教学的启示
(一)合理组织教学过程,为迁移创造有利条件。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迁移进行了如下诠释:他认为,迁移就是之前积累的经验对现在学习情况的影响,但之前的经验全部都是在日积月累中获得的,加之其完全是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组织,并与新的学习任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这种影响应当是积极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几乎不存在孤立的课题,为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的物理知识时,应当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发生迁移,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多数教师都会对自己的教学程序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当讲授一个全新的知识时,考量该知识是否适合学生当前的状态。在开始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有助于学生将新的概念纳入到原本的知识结构体系当中,从而使知识发生顺向迁移。
(二)应用类比和对比,提高迁移的有效性。
在向学生讲授新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促进学习迁移发生。例如,在教学点电荷、质点等概念时,教师可以举一些不同的例子进行比较,然后将这些例子进行类化,使之形成表象,最后总结出它们的概念。如果可以对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进一步类比,就会产生思想方法的迁移。例如,物理学中的密度、场强、电势、速度等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进行定义,可见通过对比和启发,可以使思想方法相互发生迁移。为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渗透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作为重点,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类比迁移的有效性。
(三)布置合理的练习与实践,进行充足的迁移训练。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最终目的,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这实质上就是一个学习迁移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在一些复杂知识的应用中,经常会出现迁移现象,但是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应用却未必存在迁移现象。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当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的关系予以重视,并按照实际情况借助迁移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借此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阐明的是,虽然通过练习和实践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但是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是否产生迁移与练习量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掌握练习的技巧要比机械的练习更重要。鉴于此,教师应当多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匡缘.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9(5).
[2]罗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类比法促进知识的迁移[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2(3).
[3]杨秀丽.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迁移[J].神州(下旬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