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2013-04-29马玲

新课程·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语文学习

马玲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向善崇美”。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善于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用语文本身的庄重幽深、光明亮丽去感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激情,在文化传承中,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语文学习;品德提升;育人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追寻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教书且育人,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精神内涵。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从哪几方面来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率先垂范,潜移默化——锤炼良好的师德修养,润物无声

小学生对教师极度崇拜,“我们老师这样说的。”“我们老师叫我们这样做。”这些话常常成为他们的口头禅。面对着学生崇拜的眼神,面对着学生纯洁的心灵,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展示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引领学生成长。

“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佳方式。教师不仅要通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言传”,还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对学生进行“身教”,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发出来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信任和敬佩,从而激起一股巨大力量追随教师,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

二、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语文教材,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表达对祖国无比深沉的热爱、对自然风光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1.展示文化魅力,激发爱国情愫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美轮美奂;散文小说,意境深远。即使是一个个的汉字,也体现着祖国文化的魅力,凝聚着民族的精神。

案例:

师:“奴仆”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人就是奴仆。

师: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

生:我家隔壁就有奴仆,那个女的天天给那家人做事。

(众生笑。)

师:那个女的到底是不是奴仆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们可要仔细看。

(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并侧身站立,低头,俯身,双手交叉在胸前。)

师:这是什么人?

生(笑):是女人!

师: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很温顺的样子。

(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

师: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还会在他屁股后边插上几根尾毛,让他在大街上走。

生:只有动物才有尾巴,真难为情。

师:对,不把人当人!

生:我会觉得耻辱!

生:这是对人的侮辱!

师(脸色凝重):这样的人就是“仆”,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薛老师对“奴仆”二字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有效地识记了字形,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文化底蕴,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情愫。

2.挖掘教材内涵,促进品德提升

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具有典范性,体现时代精神,同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抓住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感受教材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

一句话、一首歌、一段情,正是因为教者充分挖掘了文本中最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去阅读、品味、感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此刻,不需要教师再进行灌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学生在感受语言过程中情感已经被充分激发,课堂上动情的歌声、高昂的读书声就是学生内心沸腾的爱国情。

三、走进生活,明理导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知行统一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语文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和语文主题活动,让德育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1.开展实践活动,学会合作

排演课本剧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排演课本剧,不光可以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排演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互助,懂得了在集体中要顾及他人,服从集体。融德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这样的方式远比教师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2.进行课外阅读,陶冶情操

学习语文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而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课外阅读中提升了思想认识,汲取了精神力量。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阅读能丰富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

3.关注习作表达,提高认识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习作的内容往往也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学生的习作,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触摸到学生的心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习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的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追寻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学语言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的精神与语言在语文学习中同生共长。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语文学习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激情的新途径探析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价值的实践
试论中学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