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培养 搭建幼小衔接桥梁
2013-04-29妥明洁
妥明洁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李嘉诚先生说过:“播种习惯,成就事业。”学前班是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它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面对刚刚从幼儿园踏进学前班的孩子,培养好习惯是第一要务。在学前教育的实践中,不能只注重孩子知识能力的训练,而是从习惯培养入手,循序渐进,帮助幼儿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逐步过渡,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
关键词:良好习惯;培养;“幼小”衔接桥梁
进入学前班的孩子,就是一名准小学生了,那么在这短短一年的学习中,应该培养他们哪些良好习惯呢?我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了以下三方面习惯的培养。
一、生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会向孩子的学习习惯迁移,生活习惯培养好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容易了。生活习惯的培养,大多数时候需要家长配合,在入学之初我便逐步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请家长配合监督,培养孩子八个生活习惯:规律生活、遵守常规、积极参与、独立完成、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与人合作、收拾整齐。这八个习惯看似平常,但长期坚持,不仅会提高孩子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还会使孩子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破难,在规定时间内自觉学习的习惯。这些习惯在学前班阶段看似没什么大不了,但当他们升入高年级后,孩子自会从中受益。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在学前班期间我要求孩子们逐步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自己收拾学习用具的习惯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事事依赖父母或老师,从进入学前班开始,我就要求孩子们自己事情自己做。首先,从收拾学习用具开始。在校,我要求孩子下课时要先将学习用具收入自己的书包,摆放整齐课桌凳才出教室玩耍。在家,要求自己整理书包,带好第二天需要的学具。入学初期,每天我都要检查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对能自己完成的孩子及时提出表扬,对做得不够好的孩子再次提醒。通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孩子养成了好习惯,能自己削铅笔,准备好课本、练习本,书包整洁,能及时找到需要的学习用具,在课堂中能做到收、拿学习用具“快、静、齐”。
2.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让孩子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为什么我们的课堂要保持安静,因为安静才能听清楚老师讲的内容,才能帮助我们积极思考。学会倾听,才能让我们学得更好。
3.养成正确读书、写字姿势的习惯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接受知识的方式也发生着重大改变,但阅读本身就是培养专注力的重要途径,“好读书”的习惯能使孩子终生受益。在活动课时,我会选一些儿歌、民谣或一些篇幅短小、富有童趣的儿童作品,读给孩子们听,让“阅读”成为“悦读”。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拼读水平后,我会让他们自己阅读一些注音读物,并指导他们在课堂上用普通话朗读,赛一赛,让“阅读”又成为“乐读”。长期的培养,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让孩子们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写字也是幼儿向小学过渡的一个难关。孩子们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书写是否漂亮,更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发育。因此我时刻提醒孩子们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首先,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其次,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第三,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三、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一是游戏安全。有意识引导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并告诉孩子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玩”“这样玩会有什么后果”,让孩子们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给孩子们强调,小学校园里的活动器械高而且大,尤其是对于学前班的孩子来说,更不能随意攀爬;另外校园里人较多,玩耍时不能推挤,不能在教室里追逐打闹。进入校园请慢步、轻声,“慢步、轻声”表示你心中有他人。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奔跑,跑了,容易发生冲撞。还有石子、木棍、铅笔,不能拿在手里,更不能随意投掷、挥舞,以免伤到同学。
再一个安全教育就是饮食卫生安全,不买小摊、小贩的东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每天中餐前让孩子先排队洗手,再拿碗添饭菜。就餐时要求孩子不交头接耳,保持安静。吃干净碗里的饭菜,不随意洒在桌上、地上,保持教室卫生。能吃多少,就添多少,爱惜粮食,不浪费。
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忌简单急躁,老师和家长都要有耐心,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做到持之以恒,受益终生,使孩子顺利走过幼小衔接这个“陡坡”,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作者单位 四川省西昌市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