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的课堂教学 让聋生“动”起来

2013-04-29王兰珍

新课程·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特殊学校聋生课堂教学

王兰珍

摘 要:今天听了一节聋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公开课,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活跃,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聋生的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培养,语言的训练,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体现和提高。

关键词:聋生;特殊学校;课堂教学

下面我谈几点自己听课后的一些感受和粗浅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让聋生动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上课时常出现难集中其注意力和引起学习兴趣的情况,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等效果给聋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使聋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从而激发聋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老师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两只小老鼠蹑手蹑脚溜出洞来偷吃东西,突然一只小老鼠停住了脚步,眼睛一亮,发现了一张桌子上摆满了美味的食物(2瓶牛奶,4个桃子,1个圆形蛋糕),两只小老鼠开心极了,迅速地爬上桌子,准备品尝时,画面定格在一只小老鼠眼睛眨呀眨,它在想……”生动有趣的画面、调皮可爱的小老鼠、色彩艳丽的食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眼球,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视频上,这时老师再适时地提出问题:“这只小老鼠在想什么呢?噢,原来它在想这些美味的食物两只老鼠应该怎么分呢?”“哪位同学愿意来帮帮它?”……此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聋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画面鲜活的动画情境,大大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聋生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聋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多用心去挖掘聋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创设适合我们聋生学习的、生活的、具体的、有效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充满好奇的心进入一节课的学习,这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动心”了,那我们老师上课也就“省心”了。

二、问题情境——让聋生动脑

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能有效的引起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使学生的现有认知活动与原有认知经验产生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经验和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出发,创设一种使现有的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原有认知产生矛盾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认知的不平衡,激发学生思维,使其不由自主地产生探因求源的心理。

这节课老师首先通过两只老鼠分2瓶牛奶和4个桃子复习已有的知识“平均分”的概念,创设问题情境:“1个蛋糕,2只小老鼠应该怎么分呢?”,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能够回答:“每只老鼠半个”,老师追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这时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使学生的现有认知活动与原有认知经验产生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但情境的创设不应只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这节课教学活动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之中。如在教学“■”的含义后,出示一道练习题:如图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如果不能,那涂色部分怎样才能变为这个图形的“■”?■

这道题目不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还要求通过思考懂得如何调整,是一个眼和脑并用的过程,是一个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从教材和聋生心理特点出发,充分设计问题情境,不断造成聋生的“认知冲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循环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聋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三、强化语训——让聋生动口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我们培养聋生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能回归主流社会,在社会中能与正常群体进行交往。但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聋生正确的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在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时不仅要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要重视他们的交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不但有好的语言,而且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

这节课老师通过个别提问、集体朗读、师生对话、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语言的强化训练及交往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的折纸活动中先由两位老师利用图片进行示范表演,说完整句子:“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 ”,再由聋生和老师对话,最后引导聋生之间对话,这种方法,既形象直观又轻松愉快,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个性对话强化聋生用完整句子来表达几分之一的含义,对有残余听力的聋生强化口语训练,鼓励学生大声地说,指导学生准确地说,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克服了胆怯心理,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中增强了自信,变得爱说、敢说、会说了。

四、自主探究——让聋生动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之一。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对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上。让聋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聋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中,老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这节课老师在教学“■”和“■”时,都设计了折纸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时,是先让学生观察老师折,引导学生说“■”的含义,在学生明白“■”含义的前提下,再让学生通过折纸进一步深化理解“■”的含义。而在教学“■”时,则是利用学生前面已有的对“■”“■”的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一个正方形的“■”,并让同桌互相交流:“你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学生在折纸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了很多不同方法折出正方形的“■”,老师把学生的折法一一展示,并让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折法,然后进行点评。学生在折纸的实践过程中,不但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我们在聋校的数学教学中,要多一点用心去搜集生活素材、多一点工夫去钻研教学大纲,多一点心思去创设有趣情境,多一点耐心与聋生交往,多一点了解聋生的心理。我们的“多一点”,就一定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动心、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 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福建省龙岩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特殊学校聋生课堂教学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特殊学校手工课程开发探讨
对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提高特殊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