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研读”法初探
2013-04-29吴建
吴建
摘 要:“任务型阅读”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风靡。该方法是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学生“曲解”甚至“错解”题意,造成失分。旨在探讨“研究性阅读”(即研读)。这种方法从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解题时的失误。
关键词:阅读;主旨;高中英语
带着“任务”去阅读——学生在解题时必备的要求。尤其是在做“阅读理解”几篇文章时,为了节省考试时间,学生往往是先看题目,“先入为主”地搞清楚几个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从头开始阅读短文,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现在高考试卷上的阅读题,总会出现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如果光靠了解题目后的几个问题往往会造成学生失分,而“研究性阅读”减少了学生解题失分的几率。
阅读在英语高考中可谓“重中之重”。从现行的江苏高考试卷题型编排和分值看,“完型填空”二十分,“阅读理解”三十分和“任务型阅读”十分,总共六十分,占卷面分值的一半多。如果阅读方法不当,高考竞争的学生很可能丧失“半壁河山”。
本文提及的“研读”所强调的是:学生在解决英语阅读问题时,读懂题目后,明白具体的题意,采用高效的“Skimming”和“Scanning”,即“扫读”和“跳读”,有针对性地解决短文后所附加的题目。必要时,梳理出该篇短文的篇章结构,找出自然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高度概括出该文的主旨,即main idea。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训练学生的这种阅读能力。当然,这种“与时俱进”是和2005年后开始的高考题型变化紧密联系的。
译林版是目前江苏省通用教材,这套教材每单元中都设置“reading”和“project”两篇文章作为学生阅读的主要“抓手”。其实,在课本后面还有对应的两篇文章,作为附加补充Reading的必读文章,很多师生忽视了这点。日常教学中,还有两点不可或缺,即课本上part A 、C1和C2,教师可以从这类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的题型入手,适当“发散性思维”和“辐射性思维”,把上述所列的接近高考题型的问题,有目的地“糅合”其中,积极组织教学并贯穿于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训练培养学生自觉“研读”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以及文章涵盖延伸的意义。这种训练需要一种常态化、习惯化的坚持。这种针对性的阅读技巧训练,要求学生充分挖掘文章的“内涵”和“外延”。
在英语短文阅读中,学生使用“研读”法,不仅惠及“阅读理解”,也解决了“完形填空”和新题型“任务型阅读”以及针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还能让学生更具备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和视角,“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地把握文章主旨和梗概大意,而且在较高难度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等方面,乃至写作措辞的精准度方面,都能做到统筹兼顾。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对所给材料进行有机的整合,能合理使用句型、词组和固定搭配等。学生在长期“耳熏目染”的“研读”训练后,一定具备对材料充分合理的使用,同时,在文章的篇章结构上、措辞精准度以及文章前后的紧凑链接等技巧上,也能高人一筹,从而充分提升作文的可读性和观赏性,在阅卷过程中“夺人眼球”,从而取得高分。
总之,只有对文章透彻地“研读”,学生在英语高考“综合能力”激烈竞争的检测中,才能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盱眙中学英语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