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不再从零开始
2013-04-29邵秀华
邵秀华
摘 要:为了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注重课前预习。其次要落实课外阅读,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和语言材料,弥补课内知识的欠缺。再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再把从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在课堂上表述出来。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注重预习;课外阅读;生活积累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着变化。然而在有些课堂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现象,那就是学习速度快的学生甩下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而他们的学习掩盖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来不及独立学习这一事实,或者为照顾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完成独立学习,课堂不得一再停顿,从而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效率低下,得不到发挥。为了让课堂不再从零开始,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一、注重课前预习——让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把不懂的地方写写画画,给不认识的字通过查找资料标上拼音,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我在进行每一课的教学之前,都要布置最基本的预习内容,如,扫除生字、生词,熟读课文等。学生熟读课文,预习了生字词,理解词句意思,就减少了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时间,教师只要先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部分教学的目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随着学段的升高,一些简单的预习方式,如,扫清字词、读通全文等,已经显得不够。既然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我的预习作业开始全面地针对教学目标,设计能够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直指重点的预习作业。
预习使学生对下一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在预习中已经看懂了的知识再经过教师讲解,印象会更深,没看懂的地方自然就成了听课的重点,在教师的帮助下,这些难题会轻而易举地解决,无疑会大大增强听课效率。这样,听课质量的提高又会让学生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腾出时间再进行下一课的预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预习对打造高效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预习使学生完成对学习材料的全面的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当学生走进课堂时,也就不再从零开始。
二、落实课外阅读——在课堂中释放能量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这种语感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后天长期反复阅读积累的结果。学生只有平时多去阅读课外书籍,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日积月累,才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要求,而我们的课本远远达不到这一阅读量。所以,必须落实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各种课外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
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学生识字不多,我建议学生读一些图文并茂的书,选择拼音版本的书。童话与神话故事书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最爱。为了落实好读书量,我为每个学生制订了读书卡,每天最少读一篇故事,由家长监督记录在读书卡中,并且在每周一我都会检查读书卡,以便了解学生的课外读书情况。不刻意地追求阅读的质或量,只要能每天坚持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即可。对完成好的及时给予奖励,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与课内的有关知识,为课堂学习积累了知识。
课外阅读有助于课堂教学中学习难点的消化解决。对于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也是一个难点。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特别是在口语交际中,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对说话、写话感兴趣的一条捷径。
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生活中获取知识——让课堂绽放光彩
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有必要抽出时间来让学生回归大自然,通过感官系统,发挥想象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再把从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在课堂上表述出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体会,发现一些现象、一些变化,这样学生可联系实际掌握课本内和课本以外的知识。鼓励学生把在家看电视时听到的、看到的优美的场景、话语等记下来。鼓励他们多看一些好的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多积累词汇、好句子。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强调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应该与时俱进,结合现实生活发生的课外信息和其他学科的课外知识,通过课堂的内外融合学习来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该将小学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融合与整合,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