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3-04-29鄢美梅
鄢美梅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情境创设”的要求,并把这一建议放在了首要位置。毋庸置疑,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情境创设的针对性、趣味性、探究性等方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情境创设;针对性;趣味性;探究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能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创设想象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由单一“保守”思维向发散开放型思维转变;创设生活情境,改变学生心中一成不变呆板乏味的数学学习模式,使数学变为具有魔术般充满奇幻吸引力的东西,使学生心中充满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渴望和冲动;创设交流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真正的“身临其境”,从本质上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性。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数学教学不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传授者,不能单纯从自身入手,而更应把目光投注到学生身上。学生的情感喜好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所学科目及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如能在中规中矩的条条框框中,创设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顺应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能产生情不自禁地想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的兴趣,这样积极性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自然更佳。
如,教《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使学生从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启发学生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理论性的认识。当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课始展示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参观游乐场,里面有他们喜爱的“激流勇进”“过山车”“滑翔索道”“摩天轮”等项目,这样先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接着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手势描述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然后让学生汇报哪些运动项目属于“平移”,哪些运动项目属于“旋转”。由于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时让他们按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就游刃有余了,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到了平移与旋转的知识。
二、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情境。因此,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要新鲜有吸引力,有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通过课件制作,让学生观看三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车轮的自行车比赛的情景(他们的车轮分别是椭圆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三只小动物骑车的情形滑稽可笑,学生都很兴奋,“加油”声此起彼伏,此时我让学生猜一猜“谁将是金牌获得者呢?”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热烈的气氛中饶有兴致地猜着。这时,教师可借机由疑问引出所学核心知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方的?”在学生满是疑惑的表情中教师再顺势引出“圆”的知识,“圆”有哪些神奇的魔力呢?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探求,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
数学问题的成功解决,关键要依靠学生自发的思考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这必然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有一定的深意,而不是简单的对错判断,不是单一的公式程序化套用,而是能够激发学生去发挥去思考的问题。
如,《角的度量》一课的最后环节,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红领巾是同学们经常戴在脖子上的东西,今天老师手上也有一块红领巾(拿出展示给学生看,剪去了下面的一个小角)。学生开始议论:少了一个角。有的学生还拿出了自己的红领巾查看。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学习角的度量,抽调3个或更多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他们心中的红领巾图案,同时可让学生用备好的红色粉笔为其涂色。其余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鲜艳的红领巾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点缀在黑板上,这时,教师提示学生现在要把画好的红领巾任意擦掉一角。此时,有的学生擦掉了左面的,有的擦掉了右面的,也有学生擦掉了下面的一小角。不论红领巾现在所缺的是哪一个角,现在,教师提出让每一位学生开始用量角器量出自己的红领巾上所缺角的度数。怎么量呢?好多学生都明白了要先把缺掉的角再补出来才可以度量。这时,再发给黑板前的学生绿色的粉笔,让他们把红领巾上各自所缺的角用绿色的再补出来。如何补呢?是直接在所缺部分随意补一块吗?学生异口同声:把缺了角部分的两边延长,直至两条线相交成一个点,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缺角的补充任务,并学会如何进行角的度量。在这个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可让学生对角以外的、关于红领巾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如,关于红领巾的起源等问题。这样的情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四、情境的创设要有探究性
对于一眼就能看出结果的简单问题,学生感觉不到压力,但也感觉不到动力,这便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人都有好奇之心,特别是小学生更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并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银幕上展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圃,然后我告诉学生,这是他们未来将会拥有的一个花圃,在这个花圃上学生可以种植自己喜欢的任何东西,但老师现在想在上面铺上草皮,让它变成“绿茵赛场”,给踢球的学生用。请学生现在帮老师算算,得买多少平方米的草皮回来。喜欢踢球的学生就问了:“足球场不是长方形的吗?”这时,我乘机问学生:“那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呢?”面对如此有诱惑力的问题,还发愁学生没有兴趣去探究吗?
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玲.走进名师课堂[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吴正宪,张丹.小学数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