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歌,大作用
2013-04-29沈柳
沈柳
摘 要: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幼儿的智力、思维及社会化交往。小班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并尝试理解陌生的世界。毋庸置疑,儿歌是幼儿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样式,它以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等特点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小班幼儿正处于敏感期,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说唱儿歌童谣,让他们通过说说唱唱丰富词汇,让他们喜欢说、愿意说、主动说,在一切自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幼儿的表达需要,激发他们的表达兴趣。
关键词: 儿歌 小班幼儿 表达兴趣 语言表达能力
儿歌在幼儿培养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语句简短、结构单纯、内容生动、想象丰富,有优美的节奏,是适合儿童歌唱吟诵的韵体作品。它可以使幼儿在愉快的欢声笑语中受到文学的渲染,在韵律节奏中获得游戏带来的快感。可见,儿歌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怎样有效地运用儿歌,让儿歌切实可行地帮助幼儿呢?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希望从儿歌入手,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一、创造美好的儿歌环境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
陈鹤琴先生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营造良好的儿歌学习环境,可以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交往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为此,为他们创造自愿表达与自由发挥的空间环境,显而易见成了最为基本的先决条件。怎样通过创造环境激发幼儿愿意自主表达的兴趣呢?
1.营造美观、趣味的室内环境
我设置区角“快乐童谣”,虽然只是在教室的一角,却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安静、自由的语言表达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摆放了较多的有关儿歌的书籍,书籍配图美观而有吸引力,书籍内的儿歌内容丰富而多样。当然,除了书籍外还有一些儿歌磁带和影像资料。通过播放儿歌,可以刺激幼儿的听觉,让他们用心领略儿歌,对儿歌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从而在交流时有自己的一席表达之地,这样,幼儿就有话愿说,有话敢说,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
2.创造多听、多看、多说的语言应对环境
教师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要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为幼儿创造“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激发幼儿说的愿望,而儿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表达契机。短小精湛的儿歌作为小班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幼儿很快地模仿,随之朗朗上口,这就促使幼儿及时表达,使幼儿有了说话素材,自然流露出想说、想表达甚至是想表现的欲望。随着越来越多儿歌的习得,幼儿会获得丰富的词汇,甚至短句,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从而激发幼儿更多的表达愿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二、选择合适的儿歌材料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
童谣类的儿歌短小精悍,一首儿歌多数以三四字为一句,语句押韵、朗朗上口,以幼儿认知为主,形式上有游戏歌、数数歌、绕口令、连锁歌等,创作手法更为直白,常用儿童的本语,更适合小班幼儿,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怎样选择正确、有效而有意义的儿歌呢?
1.贴近幼儿生活的儿歌
儿歌与生活密切相连,才能不断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由于小班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较弱,因此一个故事或一幅图片,幼儿可能只会记住其中一句有趣的、经典的话或画面,而儿歌却不然,它能带动幼儿的语言表达,加深幼儿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例如儿歌《洗手》:“拧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手心、手背、手指头,全让肥皂走个够,黑的脏的全不留。”这首儿歌生动形象、词拟人汇,不但有利于幼儿理解,还能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认真做事的习惯。
2.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儿歌
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游戏的兴趣随口编唱的儿歌、顺口溜,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性。例如在建筑区搭积木的时候,其中有一名幼儿指着积木大声地吆喝了起来:“卖糖喽!”我抓住机遇,适时引导,赶忙走过去问:“糖怎么卖?”他想了想说:“1块。”其他幼儿看我去买糖,激起了对新奇游戏的兴趣,也都吆喝卖起了糖。我说:“我不买糖了。”“那我卖面包。”幼儿说。“什么面包?”我问。“甜面包。”他兴奋地说。我想了想问:“我想要火腿面包。”他说:“我也有。”“那你怎么吆喝。”“卖面包喽,卖面包喽!”其他的幼儿也跟着吆喝起来,我把幼儿的吆喝记录下来,带他们念起自编的顺口溜儿歌,引导他们在吆喝中学习思考、学习分类,在游戏中体验儿歌语言的韵律、节奏。在幼儿对他们感兴趣的儿歌有了良好的学习劲头后,我发现幼儿已具备了一些口语交往的基本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三、组织多样化的儿歌形式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
小班幼儿的新鲜感或新奇感是很强烈的,而千篇一律的儿歌形式肯定会让幼儿产生一定的厌倦感,怎样巧妙地运用多途径的儿歌形式,让幼儿在这样的儿歌环境中更有效地提高表达兴趣呢?
1.手指儿歌
手指儿歌的取材往往来源于幼儿生活,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有趣,情节稚气活泼,节奏明快,配上手指的动作,幼儿能随时随地学做。当幼儿第一天跨入幼儿园,我们就用一些简单易学有趣的手指游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一只孔雀飞来了,另一只孔雀飞来了,点点头,喝点水,做游戏,天黑了,一只孔雀飞走了,又一只孔雀飞走了,再见,再见”。“一座五指山,有只小猴来爬山,一不小心,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滚到了山脚下”。这些手指儿歌幼儿一下就喜欢上了,也开始了初步的儿歌学习,避免让孩子一开始接触学习儿歌就觉得儿歌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感觉有趣、快乐。
2.图片儿歌
在区角会投放幼儿学习过的儿歌的图片,帮助幼儿巩固、复习儿歌内容。幼儿非常感兴趣,常常几个小朋友一起边指着这些小图片边大声朗读儿歌。有的儿歌图片是没有秩序的,颠来倒去都可以,幼儿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排序,重新凑成一首完整的儿歌,用自己学过的儿歌语言组句,让自己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提高表达兴趣。
3.说唱儿歌
优美的音乐旋律能给人美的享受。儿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节奏,如果再加上节奏,就会更具生命力。在儿歌和音乐旋律相结合的初级阶段,教师最好选用简单的、幼儿非常熟悉的歌曲旋律,如《大苹果》、《我上幼儿园》、《小手爬》等歌曲,而且教师可以根据歌词的特点配上相应的儿歌。
4.游戏儿歌
幼儿不是简单地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在此过程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口语表达,丰富词汇。比如在幼儿很喜欢的动画片《巧虎》中有这样的一首儿歌《包饺子》:包饺子,包包包;炒萝卜,切切切;好朋友,顶呱呱。在第二次看动画片时,幼儿自发的结成了对子在念儿歌。这种自发地交往让我看到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后来的活动中,我把这首儿歌引入活动,鼓励幼儿在找朋友念儿歌之后再换一个好朋友做游戏,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在一首儿歌的引领下主动交往,认识了更多的朋友,给他们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幼儿也在寻找集体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儿歌是幼儿生活的感受,它以合辙押韵、短小精悍的特点吸引幼儿爱听爱跟着说,体会语言的节奏。幼儿通过念儿歌拓展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掌握词句的同时又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同时让他们喜欢说、愿意说、主动说,在一切自愿的基础上不断地满足表达需要,产生表达兴趣。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2]幼儿教育.浙江教育报刊出版社,2001(10、11).
[3]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