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13-04-29张礼兵
张礼兵
摘 要: 21世纪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挑战,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高中计算机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 创造力 创造意识 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造教育是最佳选择,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开展创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怎样渗透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唤起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激情
创造力包括创造意向、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技能。创造性思维品质是重心。而创造性思维过程又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检验阶段。关键是顿悟阶段。产生顿悟要有必要的心理环境,如对计算机知识有主动获取的追求,对计算机学科有浓厚兴趣,对计算机问题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等。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样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1.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造意识。
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计算机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因此,我们备课时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科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先提出问题:“计算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可以玩游戏;可以看影碟;可以辅助学习……我接着问:“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回答这个问题有些困难,于是我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如讲授“计算机与信息社会”一节时,我问学生:“最近我国信息产业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吗?”学生纷纷摇头,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借这件事,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与某些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强调了美国微软试图垄断我国软件业的企图及金山公司的WPS作为唯一与微软的WORD抗衡的汉字处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经历的艰难,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信息产业要赶超世界,需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全体国人的努力拼搏。由此学生更迫切地想要学习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学习,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创造激情。
二、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志
1.尊重个性发展,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个性化教育是激发学生自信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在师生之间创造了一种不同的责任制,即创造了一种为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实质性改善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精神。
我注重在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并且愿意学好。在每届新生入学、开始本学科学习的第一节课,我都请学生答一份问卷,以了解他们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及对计算机学科的态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他们愿意学好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为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动,更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创造。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是以促进教学达到最根本目标为中心的;在这样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受欢迎。上机实习课上,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里共同讨论问题,学尽情地思维、用心地学习,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在小组里,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需要团结协作而不只是竞争,进而感到全班同学、学校乃至国家都与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绝不能仅仅考虑个人进步、成功与否。平时,我则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并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可以感受到尊重、信任和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精力充沛地学习,全神贯注地获取知识。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形成的良好的关系培育了学生真正好学的风气。我号召学生成为“探索者”,要求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能,获得轻松自在的感觉,以习惯的方式展示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成绩的新标准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新标准,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则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程度。
2.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主动性。
没有主动性,便无法充分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教学过程中,我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计算机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上机实习时,我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开始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依赖性很强,希望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故意不理他们,也不许相邻的学生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好自己摸索,当他们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时,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磨炼了学生的创造意志。
三、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创造才能
我国已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还难以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特点决定了“因材施教”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很好地实行。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毕业于不同的中学,有的家里有计算机,有的学生还在市级竞赛中多次获得过一等奖,有的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针对这种状况,我在讲课时先向学生提出:学过这部分内容的学生可以不听课,但要学会自学,把时间利用好,要借助已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能力的优势,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走在其他学生乃至老师的前面;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不必心急,踏踏实实从头学起。上机实习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练习与实践。
怎样让学生迎接学习上的挑战?怎样培养他们勇敢地面对和熟悉复杂、令人迷惑不解、始终变幻的世界呢?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深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他们健康成长,比教给他们知识本身更重要。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无疑会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罗峻才主编.怎样发挥你的创造力.科学出版社,2012.
[2]爱德华·德·波诺著.严肃的创造力.新华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