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式作文批改让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
2013-04-29钱剑峰
钱剑峰
摘 要: 文章提出了学生作文“跟帖式”互评自改的新教学模式,具体阐述了作文互评自改的做法,并总结了实施作文互评互改的教学方式后的收效,对学生互评自改作文做了有益的探索:转变观念,多向开放;典型引路,多方参与;规范操作,多种机制;优势互补,多元提升。
关键词: 作文批改 “跟帖”批改 互动式习作批改
作文向来是学生心灵的窗户,而作文批改是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但是,现今的作文总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作文批改也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一直以来,“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是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对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的任务这样评价:“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来说,实在是太重了。”他建议:“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2]无论是叶圣陶先生的话,还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以“跟帖”的方式批改,讲求让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跟帖”批改作文,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我将虚拟网络中的博客、论坛等形式运用到习作教学中,即赏读习作的学生,要以“跟帖”的形式批改作文,用几句话或者一句话阐述自己的见解或意见,每一次的跟帖批改后评选出“优秀评论员”和“优秀博主”。通过这样富有新意的互动式习作评改方式,不但教师省时省心,学生更能在赏析中加强交流,在评价中共同提高。
一、转变观念,多向开放
“跟帖”式互评自改作文这种开放的评价手段,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交流、多方参与的平台,形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一种类似讨论、研究性的双向互动的评价活动。因此,首先有必要向学生阐明“跟帖”作文互批自改的意义,解除学生的顾虑,激起他们对“跟帖”批改作文的热情,其着眼点是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实现作文批改效率的最大化。记得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份“关于作文批改方式的问卷调查”中,一道“你认同哪种作文批改的方式”的选择题,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批改和评价。毋庸置疑,这种想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更可喜的是,在问卷调查中,有近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认为“小组共同讨论批改作文可以欣赏到更多不同风采的文章”、“可以和同伴合作探究,沟通交流,分享得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拿起红笔给同学的作文写评语,那不再是老师的特权,感觉特有成功感”、“写批语是需要好好斟酌的,这对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是一种促进”。
当然,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除了语文老师必须迅速转变作文批改的观念,采用切实可行的批改措施外,还必须争取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校家社三方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冲破传统作文批改的阻力,彰显教改魅力。
二、典型引路,多方参与
作文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跟帖”批改作文也不应只是评价好坏,而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参与。因此每次学生习作上交后,老师可以先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把全部习作粗略浏览一遍,做到对每篇习作心中有数,并在学生的作文中找出几篇风格不同的典型投影让学生欣赏。所谓典型,既可以反映出本次写作的成功之处,又可以反映出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先让学生总体感知文章内容,大家口头评论,然后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和语句,进行“现场操作”,目的是让学生亲历整个修改过程,领会每处修改的必要,使他们在今后自己修改和互相批改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扮演好“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为了使作文“跟帖”评改更有针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或作文教学的整体安排确定一个明确的专题。通常的思路是“专题疏导——问题分析——指导提升”,以本学期我校语文组开出的一节作文主题课《语言之美——细节的魅力》为例,先明确有关“细节”的概念,接着欣赏经典的细节片段,再结合学生的习作讲述。如在学习《背影》后,我们曾让学生写一个体现亲情的细节片段,学生上交后当然不乏文质优美、感人肺腑的,但更多的则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于是我就挑选了一篇写自己在窗口眺望父亲买早点的片段,让学生在激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消除思维定势。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具体而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为学生“跟帖”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三、规范操作,多种机制
作文“跟帖”批改的目的不只是评价学生作文的质量,而应立足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因此,“跟帖”式互批自改必须规范操作。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批改小组,小组人数以四人为宜,依据自愿原则和互补原则。前者以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作为心理保证,后者为写作水平互补以合理的人员配备作为“跟帖”互评的能力保证。各组选出一名组长,主要负责收发作业、安排批改、组织小组评议和推荐佳作的工作,这样既可以保证批改的质量,又可以让其他同学有一个较好的“跟帖”机会,全班形成良好的批改氛围。为了增强学生的“跟帖”批改效果,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作文的要求将批改步骤写在黑板上:以八年级作文自改互评内容为例,首先“晒帖”指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佳词丽句,并修改词句,在增删、修改的基础上做些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其次,“跟帖”指出作文中心是否明晰、内容是否充实、扣题是否紧密;再次,“再帖”指出作文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详略是否得当;最后,“完帖”写出比较全面的评语,并提出合理的、建设性的意见。
成立小组之后,每组发放五本学生作文,由组长协调保证每个同学执笔主批其中一本,其他同学“跟帖”补充批改。这样的小组互批互评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以组批阅“跟帖”时,教师要扮演好“巡视员”和“裁判员”的角色,深入各组指导,当众质疑,及时发现不当之处,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讨论,热烈争辩。事实上,许多学生的批阅热情甚于批阅能力,教师不妨在互评自改初期,发给学生“格式化帖语”,让他们以此为蓝本,在相对稳定的框架中渗入富有弹性的个性化设计,最后组长负责推荐一篇优秀作文,供大家借鉴。
四、优势互补,多元提升
事实上,作文“跟帖”互评自改是激发学生的创作情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由各组推荐的优秀作文,由评阅者当众朗读,并讲评作文佳处,这样做,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同时对提高欣赏水平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经过学生精心“跟帖再帖”的作文,如果只是把它返回本人就草草收场,未能达到最终目的。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个环节的自我修改互补提升万万不可忽视。学生只有对别人的修改和“帖语”仔细揣摩,才能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尤其是那些被同学否定了的文字,必须将原句与修改句做比较,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上加霜”,自有定论。如果难决高下,则可请老师帮助分析。
在各小组上交“跟帖”式批改作文后,教师应认真审阅,最好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并把检查的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这样做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互评的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认真、更热情地参加下一次互评活动。最后可以精心挑选七八篇优秀作文,在文后写上教师的评语并打印出来,辑集成册,供学生反复欣赏比较,借鉴学习。
其实,我们通过这种互评自改方式,实际上是将传统作文教学中所说的指导、批改和讲评和谐地融为一体了,使指导、批改和讲评真正落到实处,避免“空对空”的指导,漫无边际的“马后炮”式的讲评和“长征”式的批改。更关键的是,这样的“跟帖”批改作文已成常态化的评价方式了,“跟帖”的“阵地”得到不断开发。教室里习作园地的展览,不再是部分学生的专利,每位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习作“晒帖”在那里展示,每位阅读者都可以把自己的评语“随意帖”,就是老师的下水文也必须接受学生的“评头论足”。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自然高涨。
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3]“跟帖”式作文批评,让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