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外语创新人才培养

2013-04-29王禄芳

考试周刊 2013年65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培养模式

王禄芳

摘 要: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已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对复合型外语创新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目前大多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学模式仍片面强调外语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探讨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培养外语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及培养模式。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外语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人才竞争的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对外交往进一步加深,知识经济地位日益凸显。新时代和形势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外语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受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大多地方高校外语教学仍片面强调外语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外语毕业生专业知识往往掌握得较好,但是缺乏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当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专业设置较窄、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人文知识过弱等现象已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不适应。改革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培养英语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道德修养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成为21世纪外语人才培养的关键。

二、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门经济学理论,它首先从西方国家发展起来。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它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且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作为发展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反映了一个地区内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内涵和外延相互支撑的关系。它具有严格的内涵,即在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如何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最优化发展。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0年6月2日,科技部批复河北建设“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这是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全国七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定位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示范区、环渤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集区、京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核心区和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主体区。其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以园区(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主要支撑、以产业密集区为主体、各种创新要素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空间布局合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

2010年11月10日,北京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举行了“进一步加强冀京合作座谈会”。双方商定,将在城际轨道交通、公路方面共同规划和建设,实现同标准对接、无缝隙换乘,建立京冀“环首都经济圈”。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是国家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这一地区区位优势独特、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体系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规划》明确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到2020年,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河北区域经济发展在全国的重要定位呼吁着地方高校要确定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日益快速增长的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外语类创新型人才。

三、创新型人才

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应该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虽然各个国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各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在国外有关文献中,我们并未发现与“创造型人才”或“创新型人才”对等的概念,一些相关的概念如“creative mind”、“creative man”、“critical thinking”等,大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特点。可见,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他们大多强调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按照英国19世纪教育家纽曼的理解,创新人才就是“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情趣高雅,判断力强,视野开阔的人”。牛津大学校长C.鲁卡斯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要有很高的技术,非常深厚的知识基础,有很强的个人责任感、开拓创新能力和灵活性,个人要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技术以适应其需要。”至2001年,牛津大学共为英国培养出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首相。

美国有许多大学都在追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哈佛大学可以说是培养创新人才最成功的大学之一。该校以追求真理为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全面发展的人、有教养的人为目标,强调培养的人应该是情感、智力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受过广泛而深刻教育的人,是有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度发展的人才。

而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的。其实,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不能算是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型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我国经济、文明建设需要有创造性精神的人。一般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人才,同时具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

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外语创新人才培养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牢固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掌握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为市场经济服务。

我国目前的外语教育改革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为了迎接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外语专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因此,如何处理好外语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便成为外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外语教学要实现从以往的纯语言、纯文学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到现在的外语人才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转变,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转变外语教育观念。首先,教师要妥善处理英语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关系,应把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其次,外语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把英语教学工作放在中心位置,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应用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坚持学生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贯穿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今后成为各行业的专业人才及专家、学者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国家需要大量的经贸、外交、文化、旅游、教育、法律等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来从事对外交流工作。目前,外语人才仍然处于急需的状态,并且更倾向“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不仅包括知识方面的复合,更包含能力复合和思维复合等多个方面。

英语教育工作者应从新世纪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出发,重新规划和设计新的英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要抓好听、说、读、写、译基础能力,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在继续注重语言基础知识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方向类的课程建设,选择“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外语专业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实际工作相关的应用知识课程,如经贸、文化、旅游、计算机、法律等,将此类专业知识的讲授和英语语言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的高年级阶段,增设“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培养模式的实践性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使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3.加强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一个社会的活力,更直接影响一个区域的未来,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发展和今后的成就。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一个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益高速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人文与科技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进一步要求新时代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具体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革以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外学习的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英语演讲、辩论、戏剧表演、实践报告会等,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

五、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21世纪对外语教育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是也为外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机遇。英语教育工作者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英语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推进和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从过去单纯的外语语言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外语+专业”模式,即要熟练掌握外语基本技能和语言基础知识,又要具有其他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英语教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宽英语类人才的培养途径,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人才知识结构,提高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主动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杜瑞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与实践[J].外语教学,1997,(2).

[2]黄源深.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1).

[3]李盈光,张旭.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4]罗世平.也谈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界,2000,(3).

[5]秦秀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J].外语界,2006,(1).

[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http://news.xinhuanet.com/2009-0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3JY005);邢台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XTSK024);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210072)。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培养模式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